上世纪发生在特殊年代的一件事情说起,那是年7月的一天,有一群人拿着铁锤钢钎来到一座大墓面前,他们的任务是要将墓主人的尸骨从墓里面拖出来。墓主人是晚清最臭名昭著的大太监之一,甚至于之一都可以拿掉李莲英。
民间一直传说大太监李莲英,当年在慈禧太后身边,那狗仗人势飞扬跋扈坏事做绝。就包括慈禧干的很多坏事,也都是踏出的主意。进到墓室,大家看到的是主棺的颜色是紫红色的,棺材上头描的青花是非常的细腻。停放棺材的是一张汉白玉棺床。在棺床的上面有一个没有打穿的圆孔,伸手进去摸,摸出一个挂着玉坠的荷包,还有一些散落的铜钱。
这说明李莲英的下葬规格极高,这叫作“金井玉葬”。接下来,有胆大点的人就自告奋勇就去抬棺了,他们合力把棺材盖给撬开。紧接着有一个最大胆的迫不及待地就伸手进去掏棺材里的东西了。他掏着掏着,掏出一个惊天秘密。棺材里头是一个标准的人形,显然没人动过,他们首先摸到的是一层厚厚的衣服,取出来一看是件长袍,这件长袍竟然没有腐烂,依然能够完整地抖开。
接着大家决定别管其它东西了,先把李莲英的尸首给搬出来。诡异的事情,或者说那个惊天的秘密,就出现在动手搬尸体的那一刻。当时有人准备用手去托尸体的右腿,没想到稍一用力,鞋底掉了。拿起来一看,里头全是黑棉花一样的东西,鞋里面为什么要塞上棉花?难道鞋没有穿在脚上吗?这怎么回事?
鞋里不是脚是棉花,裤子里没有腿是棉花,都黑烂了,什么意思?棺材里头不是骨头,全是棉花,清朝太监下葬的风俗吗?没听说过。当时负责找尸体的人壮着胆子继续慢慢往上摸索,摸到腰部下面的时候,摸出一个硬硬的东西,拿出来一看一串佛珠,随即又发现了一些随葬的金银珠宝,一共50多件。最后再往上摸,一直摸的棺材顶部的部分,这次摸到李莲英的头了,颧骨很高还噘着嘴,不是骷髅脸上包了一层皮。
这下墓室里的人全炸了,开棺之前墓室保存完好,棺木完好加上几十件值钱的随葬品,说明李莲英墓没有被盗过。可是,既然没有被盗过的墓葬,棺木里面为什么只有一脑袋,不见身体的其余部位。那不用说,这里头必然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且很可能是一桩惊天的谜案。那么,李连英为什么会落得身手异处的下场?历史上真实的李连英,他到底有着怎样的一生?而从他这一生的经历当中,能否找到他最后身首异处的原因所在?
李莲英原名叫李庆喜,出生在现在说河北省大城县叫臧屯乡里甲村的这个村子里,他的祖籍是山东齐河。清宫档案记载,李莲英兄弟四个人,他排行老二,父亲原是河间府一带的无业游民,他13岁那年,因为家里实在穷得没法揭不开锅了,于是自己切了当太监,选择了当太监这条路。民间传说李连英来到北京之后,他由于掌握了一套梳理新发型的技术,他会梳头型。托同乡太监沈兰玉介绍,进宫当了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并由此受到了慈禧的宠爱。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事实并非如此,最初进攻的时候,李莲英和普通的太监并没有什么两样,当时专管慈禧太后每天晨妆梳头的太监名叫沈二顺。这个沈二顺因为时常在宫里面装傻充愣,所以慈禧还给他起过一个外号叫傻佬儿。当时慈禧特别恩宠的正是这个傻佬儿小太监,不过可惜这个傻佬儿小太监,用当时的话来说命太轻了,他受不住慈禧太后的宠爱。红了没多久就病倒了,不能来当差了,慈禧只好重新再找一个梳头太监。却不料,连换几个不满意,那几个太监不是把发根松紧扎得不合适,就是落下一绺头发散落在外头,弄得慈禧老佛爷一连好些天心情都极为不好。
李莲英那可是个有心人,他觉得机会来了。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做了哪些准备呢?他辗转打听到慈禧太后的发质比较硬,这是她的头发很难理顺的原因。于是事先他就准备好一小盒发胶,可以给头发定型的,然后用小刷子三弄两弄,结果就真把慈禧太后脖子后边那几绺特别难梳的头发给拢得是服服帖帖的。
李莲英的用心不止在此处,此后他又几经琢磨,为慈禧设计了许多的新发型,而且每一种都特别地有意境,结果太后自然就欢心了。除了头梳得漂亮之外,李莲英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非常善于迎合,揣测慈禧太后的心思。比如有一回慈禧夸他,说小李子不错,你给我梳头这么些年,还从来没有给我梳掉过一根头发。而李莲英怎么说的?他说老佛爷,这哪里是奴才的手艺好,那是老佛爷龙体康健,本来就不掉头发。
本来确实是自己用心做了事,可是在慈禧面前不敢居功。当然这还不够,逗太后开心同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据说李莲英此人性格诙谐喜欢说笑话,虽然小时候书读得很少,但是他有一个别人很难学得到的长处,他会讲笑话。而且他讲的笑话,那是玲珑圆润而不粗俗,不亚于今天坊间流行的段子高手。他很招人喜欢,即便是说一些当时民间讽刺官府或者官场人物的笑话,他也能够说得是委婉诙谐,让人听不出来有特别带刺的抵触的那个意思。
所以慈禧太后没事的时候,经常让李莲英说笑话来给大家解解闷逗逗闷子。遇到这种时候,李莲英也总是有本事把大家伙都给逗乐了,这一来二去的,他也就由慈禧太后的梳头太监,晋升成了总管太监。民间一直相传李莲英狗仗人势飞扬跋扈,那有没有可能因为他为人太过嚣张,最终是遭到了刑罚被砍了头呢?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何瑜老师,他说从他对清史的研究来看,正像慈禧太后被妖魔化一样,他身边的李莲英也被妖魔化了,从他的研究对李莲英来看,他还不是一种飞扬跋扈,或者是溜须拍马,对下面非常的严,他不是这样。
专家认为李莲英墓志里的一句话,应该是李莲英为人处世的最好总结,这句话是这么说的“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也就是说,他对主子恭敬,对下属还宽厚,多少年来他都不曾松懈。有一本书叫《宫女回忆录》里头有这样的记述,说李莲英跟围在他手底下转的这些个人,从来不算鸡毛蒜皮的小账,他经常说你们只要差事上,让我的“针”过得去,我一定让你们的“线”也过得去。所以下头的人对李莲英也还都是比较地拥戴服他,而除了下人之外,就连宫外的人,李莲英他也是能帮就帮。
这里头有个故事,很多朋友都知道,慈禧太后有个习惯她爱看戏,而且看完之后,还喜欢给艺人赏赐一些东西,以展现她的大方随和。说有一回,她看著名艺人杨小楼的戏,看完之后把杨小楼召在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些就赏给你了带回去吧。杨小楼叩头谢恩,可是他不想要糕点,吃这干什么,就壮着胆子说,说叩谢老佛爷,这些贵重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一点别的吧。
那天慈禧太后心情还不错,就问了那你想要点什么?杨小楼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不可赐下一个“福”字给奴才?慈禧听后说拿笔墨来,欣然挥笔就写了一个“福”字真写了。可问题是福字本是示字旁,慈禧你说文化程度能有多高,她写成了衣字旁她多了一点。杨小楼一看,这哪敢要,拿回去万一被人笑话,还惹出一桩祸事来。可是不拿回去,这不是戏耍老佛爷吗?当时他是急得直冒冷汗。
再说慈禧,这时候她也发现字写错了,可是又不好明说,这事可就僵在那了,这场面怎么化解?如此危机之时,李莲英如何化解呢?这个时候李莲英那脑子真好使,他笑呵呵地就过来了,老佛爷之福可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处一点。杨小楼反应也快,听李莲英这么一说,连忙叩头说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的福,奴才万万不敢领。慈禧一下就找着台阶了,顺水推舟就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给你。就这样,李莲英一下为两个人解脱了窘境。而这件事也足以证明李莲英对人是能帮就帮,不会因为他别人身份不高,他就狗眼看人低而得罪人。
他死后身首异处,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民间倒是有个说法,说这事可能跟李莲英陷害维新大臣,导致光绪帝维新变法失败有关系。不过专家认为,这个说法可信度不高,为什么呢?说一件事,光绪十二年四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报朝廷说北洋海军已经初具规模,请朝廷派大臣检阅,当时慈禧就派了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前去巡阅。醇亲王是谁?光绪帝的生父身份高贵,所以要加派太监和御医随行。太监派谁呢?醇亲王主动要求派李莲英随行。为什么呢?太后信任他,有李莲英在就可以减少朝廷对自己的猜忌,慈禧同意了。
可谁能想到,醇亲王回来复命之后,朝堂之上对李莲英是一片的不满之声。监察御史朱一新,甚至向光绪帝上奏,说李莲英妄自尊大,结交地方官员。清朝太监结交地方官员,那可是重罪。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后来维新派著名人士王照说了这么一番话,他说醇亲王离京之后,每次接见文武官员都主动让李莲英作陪,也就武说李莲英每次见地方官员都是应醇亲王的要求去的是公事公办。那么醇亲王为什么叫他呢?避免揽权的嫌疑,李莲英可以在旁边作证。所以每次李莲英见地方官,其实都是公事公办,而且王照还说了,那段时间李莲英每天穿着朴实,替亲王拿着一杆烟袋,随时地装烟递烟,回到住处,不见一个来访之人,应该说王照是维新派的人士,他没有必要为李莲英洗白。
所以专家认为,他的话还是可信的,也就是说李莲英结交官员拉帮结派的可能性不大。遭到维新派报复的可能性,那相应也就不大。那么李莲英还有可能招惹谁?有人猜测会不会李莲英因为某件事情,这是惹恼了老佛爷,导致他死无全尸?这个猜测也不成立,因为办事勤勉得体,李莲英一直深得慈禧的恩宠。在李莲英46岁那年,他甚至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登上了清宫太监的事业巅峰。
虽然这二品顶戴只是一种荣誉象征,但是在太监当中是从未有过的,为什么?雍正皇帝曾经做过规定,太监的品级以四品为上限,所以李莲英的这个荣誉,那是突破了大清祖制的。而慈禧对李莲英的这份恩宠信任,一直持续到了慈禧去世。专家研究史料发现,慈禧在政治上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心狠手辣的独裁者。但同时她也是一个感情脆弱,害怕孤独的老年女性。几十年来,慈禧身边的奴婢是换了一茬又一茬。最善解人意的除了安德海,就只有李莲英了。
晚清太监刘兴桥曾经回忆说,慈禧与李莲英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而且能够化解慈禧烦恼,最会服侍她的就只有李莲英。那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一书当中,刘兴桥说每天三顿饭,早晚起居,他们俩都互派太监,或者当面地问候。在西苑颐和园居住期间,慈禧太后还经常找李莲英,莲英咱们遛弯去吧。慈禧太后有时候还会把李莲英召到她的寝宫聊天,常常谈到深夜。
从这段记述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莲英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晚年慈禧生活当中,一刻也离不开的伴了。这样看来,起码在慈禧活着的时候,她是没有理由杀李莲英的,而且还会一直护着李莲英,毕竟就这么一个能说说体己话的伴。在慈禧死后,李莲英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清宫档案记载,在办理完慈禧太后的丧礼之后,宣统元年,也就是年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李莲英离开了他生活了50多年的皇宫,为什么要走呢?他的墓志碑文当中是这么写的“及太上孝钦显皇后升遐,公之退志决矣”,可见李莲英是主动提出离宫的。
清宫档案还记载,当时宫中主政的隆裕太后,为感谢李莲英在宫中服役多年,准其“原品休治”,就是可以原薪60两银子退休。这个待遇,不是说拿60两银子打发走,而是该发的时候一直给你发下去。带着这个待遇退休,在当时的太监当中绝无仅有。按说得罪人不多,甚至也不知道他得罪过什么人。朝廷也给了恩遇,李莲英的退休生活应该是非常安逸的才对。那他又为什么最后身首异处呢?
根据李氏家谱记载,李莲英出宫之后,搬进了北京的棉花胡同。此后,他整日家在家里吃斋念佛闭门不出。三年之后,也就是李莲英64岁那年他去世了,怎么死的呢?关于李莲英的死,野史语焉不详,只说是“病故”什么病没说。李家的说法倒是比较明确,说李莲英得了痢疾,病几天之后人就没了。但是清史档案和墓志铭却是讳莫如深,怎么说的呢?只有一个字云“殒”。
各种说法完全不一样,这些说法当中所谓病死是完全不可能,因为如果是病死的话,不可能只有头骨而没有尸身。你听过什么病,是从脚底下烂起,先烂脚趾头,最后烂到脖子不烂了,哪有这样的事?唯一的原因,应该是死于他杀。谁能对大太监李莲英下这样的黑手?谁又会下这样的黑手呢?民间有个说法,说宣统三年,因为总管太监小德张的挑唆,隆裕太后想要查办李莲英。他当时听到隆裕太后要查办他,他就很害怕,然后他就找到了当时是在做九门提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江朝宗。
当时他们关系是不错的,然后给江朝宗送了很多很多的钱。这样江朝宗就出面跟小德张说,说告诉隆裕太后不要把李莲英赶尽杀绝。隆裕太后同意了吗?这是个谜团。有说隆裕太后同意了的,也有说因为小德张不肯罢手,隆裕太后没有同意。但是不管同没同意,江朝宗都必须给委托人李莲英一个交代。
于是,宣统3年3月的一个晚上,江朝宗下帖请李莲英,到位于今天什刹海的这个地方,当时叫会贤楼,一个有名的餐馆去吃饭。江朝宗邀请李莲英,李莲英不得不来。于是约定那天,李莲英带着随从可就来了。就在那天,李莲英出了事。那天李家人等到半夜,也没见李莲英回来。找吧,结果在路边草堆里找到了李莲英的头,身子没找着。这就是李莲英墓中只有头骨,没有身子的原因。那么李连英之死,谁干的?不排除李莲英吃完饭,在回家路上碰上强盗的可能性。
因为那个时候的什刹海,确实还比较荒凉,那一带有匪徒出没,但是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性,因为当年宫中留下的仇怨,有人假扮强盗对李莲英下了手。不论是哪一种可能性,李莲英身首异处的真相,李家人都无法言说,只能假说病死,而我们也只能是从种种说法当中揣测一二,无法给大家一个清晰的定论。不好意思,只能说到这个份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