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对于苏州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传送门),其中和大部分人生活都息息相关的一环,想必就是餐饮了。的疫情之下,到目前为止苏州餐饮业按下过两次暂停键,“恢复堂食”必然是不止我一个人的由衷期盼,毕竟堂食放开来就意味着生活恢复常态了。
作为一名美食记者,我与很多餐饮店打过交道,朋友圈里也加了不少餐馆老板、咖啡店主,面对疫情下起起伏伏的生意状态,他们压力都不小。
疫情前我拍过一组十全街的照片,那时的网红店们朝气蓬勃,游人们憧憬着美食和潮流文化......前些天,我又去逛了一次,按了几次快门,做了些疫情前后的对比,于是有了今天文章里的这些照片。疫情前后,人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有的店积极求生转做外卖,有的店铁将军把门不知还会不会再开......
“春节前刚翻新升级的店面,这下彻底白整了。”
C的小店不大,但兢兢业业守了好多年,日常生意也算红火,甚至一度是餐饮平台上高票存在的网红打卡点。C过往的朋友圈里虽然偶有叫苦,但对于小店的生意一直是乐观的。年前C在商业体里盘下了一个新的店面,老店也趁势跟新店一起来个“形象升级”。
紧赶慢赶总算在春节前后完工了,想着春节过后能有个不错的亮相招揽一波生意。结果到今天为止,正经生意没做过几天,新装修的店里堆满了外卖用的包装盒。“这下是彻底白整了。装修钱搭进去了,外卖单子时有时无,店租的本都快收不回来了。“
”天天有客人发消息问我什么时候能恢复堂食,我也很想知道啊,有消息我一定第一时间奔走相告!”
“做外卖咯,每天不停在朋友圈里吆喝,能做一单是一单。”
自从暂停堂食的通知下来以后,反应快的店家都在第一时间将销售转向线上,朋友圈就成了吆喝买卖的首要阵地。每天饭点前后,总要不停发布朋友圈,今天有什么菜式?哪些还有?哪些售罄?夸张点的,一个中午能发十几条朋友圈。A就是其中之一,疫情开始后就第一时间动员全家老小做线上订餐,“必须要保持存在感啊,别人看得见你,吃饭的时候才会想到你。”“每天不停在朋友圈里吆喝,能做一单是一单咯。”
“最近物流又不给力了,好些食材都进不来,也不知道哪天是个头。”
“不做外卖!我宁愿站着死,不愿躺着活。”
有一天我很想吃Q家的菜,于是发消息问他:
“你们做外卖不?”
“不做外卖。”
“不做外卖店面怎么生存?员工拿什么养?店租拿什么付?”
“员工都在休假,我宁愿站着死,不愿躺着活。”
“那员工呢?还发工资吗?”
“发点生活费。我已经欠了好几万外债了。”
总有些餐饮店是不适合做外卖的,也总有人是固执的,就像Q。从前固执着自己的菜谱,坚持正宗的味道,坚持自己的态度,为此得罪过一些客人,也在一众吃货那赢得了坚实的口碑。每一道菜都是有“生命”的,从出锅装盘到上桌的那一刻,必是它赏味的最佳时刻。再者说,有些餐饮店备餐、制作流程都比较复杂,光靠外卖那几单甚至还摊不平开店一天的成本,歇业反而能少亏一点。
“外卖盒子里一焖,路上再颠簸半个小时,到你手里那还能吃吗?”
苏州老字号面馆同德兴,如今在店门口售卖面浇头
上面三个是个例,也是群像。外卖不稳定,备货艰难,每家每户都在想办法。苏州不少星级酒店也开出了外卖送餐服务,老字号的面馆干脆在店门口支起桌子叫卖面浇头......
卖浇头的面馆不止一家
还有些店家呢?大门紧锁,外卖平台上只有灰色的四个字“暂停营业”,他们还好吗?等堂食恢复,他们还会再开吗?
前些天还和朋友聊起了一家以前很喜欢的湘菜小馆,一对夫妇开的私房菜。自从单位搬家之后确实少有光顾了。
“那家还开吗?好想吃它家的小炒肉啊。”
“好像不做了,前一波疫情之后就不做了。”
“彻底关门了?”
“嗯,听说回老家去了。”
哪个商家不想撕下这张告示,谁不希望早日看到这四个字消失在苏州城的大街小巷里,我们怀念坐在餐厅里与朋友相聚的热闹,我们怀念“野食”的香,我们想坐在大堂里热气腾腾地涮火锅,我们想倚在窗边喝酒、撸串、放声高歌......
期待疫情早日结束,希望那些努力的餐饮店不会消失在这个春天里。最后,我想借用这家店贴在门头的话来结尾:“没有不会停的雨,天一定会晴。”
你最喜欢的那家餐厅在做外卖吗?
恢复堂食之后,你最想吃什么呢?
来评论区和我们“云聚餐”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