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读日记35培优如同选餐馆,吃不吃的

昨天娃一进门就说前几天语文测试出成绩了,作文写走题了,只有15分,基础分61分,一共76分。排第36名。一共49个娃。班上最高分分,作文最高分42分。平均分82。问娃要不要找点素材看看,找点作文课看看。娃说不要不要。好吧,等期中排名稀烂的时候再说吧。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语文真的最发愁,不知道怎么提升,娃还自信的不得了,啥也不愿意做。上次作文才28分,这次好了,更低,才15分。前天有人跟我说,咱家娃目前状态不错,初二如果下滑也能有个高中读,没问题的。女孩嘛,基本上初二都会下滑的,要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我还非常肯定地说,只要娃不犯花痴,基本上不可能下滑地这么厉害的。但是昨天看娃这样没心没肺地,不想办法解决问题,完全靠自己的盲目自信去扛,老母真的觉得很不乐观啊。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开始培优。但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至少不排斥培优了。说老实话,小学因为没学奥数,觉得大家都跑去学奥数并没多大意义,所以顺带着觉得培优也没啥意义。身边都是培优的家长,聊着聊着,慢慢对培优有了新的看法。接触了几个培优机构的朋友,发现换个角度看培优,原来真的有点意义。以前一直认为培优,顾名思义,就是优秀的人去学了后更优秀。应该是在学校的基础上提升很多的那种,才叫培优。所以一直认为学霸牛娃才值得培优,这些牛娃不培优就会浪费天赋,浪费时间。咱家娃资质普通,如果拿不出什么成绩的话,就不值得投资培优。特别是看到身边很多学习一般的娃,报了那么多培优班,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成绩稀烂是为了啥呢?昨天一个朋友的说法让我的思路豁然开朗。校内是妈妈做的饭,名初就是厨艺高超的妈妈做的饭,普通学校就是厨艺一般的妈妈做的饭,每个人每天都要吃的妈妈做的饭。培优就是外面的餐馆,有街边小吃店,有快餐店,有甜品店,有连锁店,有五星级大饭店,有米其林餐厅等不同的选择,价格不一样,口味不一样,丰俭由人,换个口味给娃吃也是一种选择。有钱的话,每天米其林餐厅,肯定是好过妈妈做的饭的。如果经济条件一般,以街边小吃店为主,那可能还不如妈妈在家认真用心做的饭,但街头巷尾也不乏那种口碑小店,天天吃也吃不厌,排队排到地老天荒的那种,如果找到了就有口福了,应该比妈妈做的饭好吃,就是这种店比较难找,比较难等,比较少。需要用心去找才有可能找到。现在大部分家长比较盲目,或者说比较随意。走到哪里找家馆子就开吃,或者看到人多就进去吃,看到有人排队就进去吃。但是从来没问问孩子,喜欢什么口味,爱不爱吃,或者适合不适合娃吃。咱现在的想法改变了。觉得找到一家适合娃吃,娃也爱吃,价格也合适的馆子非常重要。这个前期调研工作非常重要。校内的老师没的选,分在哪个班就是哪个班的老师配置。就跟在家吃饭,妈妈的厨艺是没的选的,妈妈不是想换就换的,妈妈的厨艺也不可能说提高就提高的。大致会几十年不变的水平。如果娃不爱吃妈妈做的饭,在外面找到一家更合孩子胃口的馆子,娃爱吃,而且那家馆子确实健康又美味,何尝不可呢?当然,出门去吃馆子也不可能天天吃顿顿吃吧,除非家里有矿或者拆迁房十几套那种。也不可能家里的饭不吃,饿着,等周末出去胡吃海喝,一天吃八顿吧。也不可能白天饿着,就是不吃,饿一天等晚上出去吃,吃到半夜回家都没时间消化就睡觉也不健康啊。家里的饭和餐馆的饭搭配好了,兼顾了健康和美味。娃的身体必然棒棒哒,越来越好。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家长最大的作用就是甄别好哪家馆子适合自己的娃。而不是说反正花钱出去吃了,吃的好不好,饱不饱,吃撑了没,娃爱不爱吃都不管,反正我出去吃了完成任务了。咱家娃现在还不想出去吃饭,也不能硬逼着娃出去吃。只能先把各种餐馆都打听着,太贵的不可能长期吃的pass掉,卫生安全不达标的pass掉,不合娃口味的pass掉,距离太远吃一次太折腾人的pass掉,为了赚钱虚假宣传或者套路太多的pass掉,需要大量充值的pass掉,先拉个备选名单再说。这几天最劲爆的消息就是优胜教育跑路了。原来那个老板陈昊总上电视节目宣传地热热闹闹的,现在更换了法人,跑了。看来机构老板是个商人而不是个教育者。有家长充值了几万,十几万都有。哎,干啥都不要先充值的那种哦。实在不行,先点个外卖(网课),看看能吃不。想要吃饱又吃好,方法很多。都得当妈的用心去琢磨。暴饮暴食也不对,家里不好吃,娃吃不好,长期饿着娃也不对,啥事都要讲个均衡。在咱这个美食大国里,想吃饱很容易,但是想吃好,确实得花点心思才行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