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高人不摆谱儿

有不太熟悉王先生的人问我:“王世襄先生眼力那么高,收藏和赏玩的物品都那么精美。那么他在平日生活中使用的器物,是不是也那么考究?”有位仁兄,要到景德镇去为自己家定烧一套带有自家堂号款识的特制餐具,事先来找我,想参考参考王先生家用餐具的定制要求和标准。我说:“王先生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东西!他平时用的瓷器和日用器皿就是街上杂货店买的大路货。”他听着,似乎半信半疑。可能在他人印象中,似乎王先生所用的器物也像帝王御物一般贵比金玉。其实不是,他们是把“收藏”和日常生活混淆在一起了。凡是见过王先生的人都应该知道,他的衣着特别简单,尤其夏天,一件大圆领儿的老头衫,一条宽大短裤,一双松紧口鞋,手里拿着个大蒲扇,一副随处可见的随和的街道老大爷形象。早年,我常跟王先生一起出去参加活动或会见海外来的朋友和收藏家。凡是去五星级酒店,常会被门童拦住,起码得询问几句,“审审”这爷俩是不是真有能住在这里的、身份高贵的朋友。烹调是王先生的一大爱好,但王先生做饭从不糟蹋一点儿东西,在食料用材上真是“吃干榨净”。例如,吃完老玉米(苞米),玉米皮绝不扔掉,王夫人将之洗净、擀平、晾干后,刷洗碗筷用。如果王先生请客吃饭或有客人请王先生吃饭,让王先生选择地方,王先生选择的往往是好吃不贵、有真手艺且不讲铺张的餐馆。如果由王先生来点菜,一定会点那些质与量最合宜的菜品。若是客人点菜,王先生一定会再审视一下,抹去一两个纯属“门面”或“排场”的菜。王先生家有个层层叠落、卡子卡住的提盒式搪瓷圆饭盒,平常洗得干干净净的,收在一个小布包里。每次出去吃饭,临出门儿的时候,王夫人一定会带上这饭盒。吃完饭若有剩余饭菜,一定要分门别类的装在这个饭盒里带走。美国有一位中国艺术品的重要收藏家,在福布斯财富排行榜上名列全美前十,是王先生的好朋友。每年他来,会请我们一起吃顿饭。记得有一次,有王先生夫妇、我们夫妇、主人的秘书和一位美国博物馆的馆长,按王先生的选择,在马凯餐厅的热热闹闹的大堂间用餐,吃饱了以后,剩余饭菜打包带走,再剩下没法儿打包带走的,王先生就当场分配。结果给这位美国大人物分配了吃剩下的半拉鱼头。等每个人吃完各自那份,他还那儿磨磨叽叽地没吃完,尽管他苦笑“no,no,no”地摇着头,王先生和大家还是盯着他,打着哈哈,直到哄着他把半个鱼头干干净净彻底吃了下去。对比如今吃喝浪费的严重,我想这对整个社会都有启示的作用。两位老人勤俭质朴。每次外出,只要有公交车,基本就不会打出租车。王夫人在住家周边办事,全靠两条腿走路。远些的地点,她就乘公交车。老爷子则一直是骑自行车,从年轻时一直骑到八十多岁。后来,若是到我的工作室来,那路途就太远了,他每次都是坐公交车来,其间要转三次车,转站之间还有挺长的一段路要走。新千禧年,德国总理送给中国总理一部奥迪A8的防弹保险车。国务院又把这部车转送文史馆,指明要给黄苗子、王世襄等老一辈文史馆专家使用。其间有几次外出活动,我提醒他可向文史馆要求派车。王先生都一口回绝。在我印象中,这部奥迪,王先生似从未坐过一次。另一件小事儿同样能展示出两位老人的淳朴本色。每年春天,天气暖了,就到了拆炉子收烟囱的时候。烟囱用一冬天,筒子里会积很厚的烟油烟灰,不收拾干净,夏天泛潮,酸性的烟灰就会腐蚀烟囱。清理烟囱很费事儿,很多家庭都会把用过一季的烟囱直接扔掉,来年再买新的。但是王先生一定会把拆下的烟囱收拾干净存放起来,往往能用好几年。一般是我和王先生先干打底儿的粗活儿,敲打出烟囱里的烟灰,然后王先生用一根长竹竿,一头绑上一堆布头,用水把烟囱里外都洗刷干净,再换上干净布擦干,涂上机油。最后的工序由王夫人做,将一节节洗净擦干的烟囱用报纸卷好,架起来,放到通风处,等明年再用。真正的高人不摆谱儿。王先生真是在平平淡淡、朴素节俭、勤奋治学中度过了一生。链接:毕淑敏:附耳细说池莉:我当年的爱情图文来源于网络,感恩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9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