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这座岛上,有位不差钱的谢老板

北京知名荨麻疹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20324/10490515.html

在漳州一座海岛上

隐藏着一个“不差钱”的谢老板

今天,让我们走近谢老板的世界

一起听听他的故事吧——

海门岛有位乐善好施的谢老板

年近半百的谢顺家在海门岛经营餐馆

致富后,“不差钱”的谢老板

见不得孩子没钱上学

资助了10多位单亲子女或孤儿

至他们大学毕业

出资修建海门岛上第一条水泥路

造福小岛居民

坐标龙海区海门岛,定位“海门第一家”海鲜大排档,时间上午11点。客人一声招呼:“嘿,老谢,又在杀鱼啦?”一位老人抬头笑着回应:“来啦!坐!坐!”只有熟客才知道,坐在一箱箱海鲜中间埋头处理海鲜的老人家,其实是这家餐馆的老板,谢顺家。清晨采买海鲜,回家处理宰杀,饭点招呼客人,每天一干就是18个小时。谢顺家十分享受这份忙碌和辛苦,“越是日子好了,越要找点苦吃、多受点累,才不会忘了本心”。当了半辈子渔民,谢顺家在年转行做餐饮。虽然不打渔了,但他对海鲜的好坏了如指掌,闭着眼睛一摸就知道东西新鲜不新鲜。他一心要给客人最好的食材,“硬菜”龙虾、帝王蟹这些海鲜他必须自己“收拾”才放心。当然,烹饪方式是最能体现食材优劣的清蒸,由他的妻子亲自掌厨。生意好的时候,到饭点店里几百张嘴一起吃饭,周末接待一千多个客人,那都是很正常的事。不过谢顺家从不去收银台问今天赚了多少钱。在他看来,“生意”二字就是让每个陌生人满意;对回头客就不讲生意了,讲良心、讲信任,挣钱还是吃亏都不重要了。

在谢顺家心里,做慈善惠及孩子和老人才是重要的事。

“有一次家里客人说,漳浦有个寒门学子,家徒四壁,考上大学没钱交学费。我爸听说,马上叫人带路,把1万元钱放在他家桌上,连人家孩子叫什么都忘了问。”在长子谢智勇眼中,父亲最见不得孩子没钱上学,“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好好培养,孩子成才,国家才能强大。”

谢顺家到村部去,数一数村里有10多个单亲子女或者孤儿(父母因打渔或海难丧生),每个孩子每年给元助学金,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

村小学条件差,他捐赠14台空调和一些教师工作服;

听说浮宫镇有一些贫困学生,就逐一给助学金;

听说镇里要成立奖学金,一次性捐资30万元;

他还以“海门第一家”为名成立奖学金,按照岛上学生的考试成绩予以奖励……

对老人,谢顺家也很慷慨。70岁以上老人来店里吃饭,他都要给个几百元的红包,目的是鼓励老人多出来走动走动,一年要包出去二三十万元红包;看到村里孤寡老人无钱买菜,随手给一两百元救困……

谢老板总是尽己所能捐资助学(资料图片)

也许有人会说,有钱人手缝疏,乐善好施很正常,恣意挥霍的也不少。其实,谢顺家对外人慷慨,对两个儿子却很“吝啬”。长子要在厦门给孩子买个离学校近的房子,谢顺家要求要写欠条,还要写清楚是向“谢顺家先生”借的钱,不是问老爸借的,问先生借钱是要还的,还在欠条上强调“不允许将钱拿去吃喝玩乐”。谢顺家也不是从一开始就“不差钱”,他前半生和所有渔民一样仅是温饱,后半辈子才富裕起来。这源于儿子谢智勇年白手起家的创业。在闽南渔家,父亲是一家顶梁柱,出海行船、捕鱼拉货都靠他。谢顺家壮年时身强体壮,抚养两个儿子上大学,长子是岛上第一个大学生。40岁后顿感体力不及当年,有一次要爬上船,竟然上不去。谢智勇看见了,突然感觉伟岸的父亲正在衰老,怕是不能再行船捕鱼了,作为长子的他理应背起家中生计。那时谢智勇很焦虑,虽然已经有一份教师工作,但工资水平不足以负担这一家开支,有一次甚至吃不起3元钱的沙县炒米粉。必须马上创业的念头,扰得他夜不能寐。“不然做旅游吧!带大家来海门岛玩,体验我们渔家生活。”于是他开始设计路线,画地图,打听客源。恰好有一批客人50多人经朋友介绍来到岛上游玩,谢智勇带着大家逛海岛。“当时的海门岛没有什么建设,没有水泥路,滩涂上都是碎石和玻璃碴子。我不小心一脚踩到玻璃,刺破了脚掌,心里想完了,第一次带客就出现意外。我一边默默把玻璃拔出来,血流了一地,黑黑的滩涂上留下一串红红脚印,一边提醒游客踩我踩过的地方保证安全,忍痛前行。”岛上没有餐馆,他领着客人到家里吃饭,母亲下厨房把好吃的全端上来。食材还是打了个时间差去赊来的。第一次带客就这样尴尬地结束了,谢智勇以为他的旅游创业也要宣告结束。没想到,几天后,客人打通他的电话说想带朋友再来一次。谢智勇喜出望外,没想到小破岛还能吸引到游客。客人坦白说:“兄弟,说实话,你的海岛一点都不好玩。我是想念你妈妈做的菜。”谢智勇灵光一闪,做餐饮可能是一个突破口。于是,他继续开发一些旅游产品,另一边和父亲谢顺家合计把家做成饭馆,让“赋闲”在家的爸爸找到了事情做,“海门第一家”餐馆就这么开业了。创业第一年,他们就赚到了钱。拿着这些钱,一家人开了个会。谢顺家说这钱不能乱花,必须拿来修村里的公路,道路通了才能致富。于是海门岛上有了第一条水泥路,叫顺家路。路通了,游客也多了,村里的配套也逐渐跟上来了。后来,谢顺家给全村的公路都装上了路灯。年厦漳跨海大桥通车,游客不用再坐船,可以通过大桥来到海门岛,一下子激活了整个海岛的活力。岛上陆续开起30多家海鲜饭馆。谢顺家的餐馆生意更红火了,于是谢智勇放下旅游服务,和父母亲专职做餐饮,桥通那年的营业额达到了万元。收入增多了,谢顺家就拿出更多的钱去捐给有需要帮助的人。他说,聪明是天生的,但善良是自己选择的。他选择做一个有良心的人,用自己的理念去帮助、感化别人,让大家积极向善,这就是他最大的愿望。在谢智勇看来,父母亲与人为善的品质,热心乡里与教育的家风,是他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来源:闽南日报记者张晗文/图

本期编辑林依妮

本期组长吴丽燕

值班主任曾婷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