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夜间照明刺眼噪声污染餐馆油烟乱排

深夜,隔壁高楼的霓虹灯亮如白昼,周边居民无法安睡;家中,楼下餐馆浓浓的油烟味透窗而来;打算休息,施工机器的轰鸣声搅扰得人不得安宁……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灯光、噪声、油烟这些污染成了一些居民的烦心事。如何有效整治这些城市环境污染,维护好清洁安宁的居住环境?对此,记者开展了调查。

读者建议——

有效控制城市夜间照明亮度和时长

四川成都市读者何女士近日来信反映,自家小区外的酒店灯光太强,4个霓虹灯大字从晚上一直亮到凌晨,“灯光太亮,严重影响了周边小区的居民休息。尤其是家里老人,每天被灯光晃得睡不着”。

近年来,随着城市夜经济不断发展,夜间照明越来越普遍,商业区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有些光束直冲云霄,如同白天一样。此外,公共景观亮化照明工程在让城市夜晚变得更美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光污染。越来越多的夜间灯光项目,让居民区周边出现“人工白昼”,影响大家夜间休息。

专家表示,光污染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适,对人眼的角膜虹膜造成伤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发挥,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夜间光污染还会造成头昏心烦,甚至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乏力等症状”。

一段时间以来,本报收到多封读者来信,建议有效控制城市夜间照明的亮度和时长,避免影响居民休息。甘肃兰州市读者盛先生反映,自己生活的区域有几座高楼在夜晚搞灯光秀,“直到夜里12点,还有刺眼的灯光照进客厅、卧室。”广东深圳市读者万先生也表示,自家楼层较低,底商广告牌、LED灯亮得时间太久,而且刺眼,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浙江温州市读者王女士建议,深夜要降低居民楼附近的照明设施亮度,晚上10点后不应有强光闪烁。

目前,城市夜间照明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马路路灯等公共灯光,二是河湖、广场灯带等景观灯,三是商家的招牌、广告灯箱等。前两类都有明确的市政部门管理,第三类则基本由业主自行管理。许多读者表示,遇到夜间光污染问题不知道去哪里反映。

“如果是路灯照明造成困扰,可向市政管理部门投诉。”北京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高毅表示,涉及景观灯可联系辖区景观管理单位,涉及社会灯光则可拨打市容环卫热线反映。不过,由于夜间光污染暂无相关管理办法,目前环卫部门也只能以协调为主,扰民方如果一直不配合调整,居民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

“我国相关行业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并逐步纳入国家标准管理执行范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光污染的产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研究员娄伟表示,《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明确了限制夜景照明的光污染要求,以及各项光污染控制设计限值,包括:夜景照明灯具朝居室方向的发光强度的最大允许值、居住区和步行区夜景照明灯具眩光限值等。针对广告与标识,要求除指示性、功能性标识外,行政办公楼(区)、居民楼(区)、医院病房楼(区)不宜设置广告照明。“应规范和加强城市照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全过程管控,明确光污染防控要求,并在暗夜保护区、限制建设区、适度建设区及优先建设区等区域落实城市夜间的生态保护。”娄伟说。

娄伟建议,夜间照明应加强生态设计,加强灯火管制。在夜间,广场、广告牌等照明可分时段开启或关闭,保留必要的安全照明。“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防治光污染的法律法规,也没有相关部门负责解决灯光扰民问题。但北京、上海、天津等不少地方已经行动起来、制定地方法规,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抓紧推出相关地方法规,对日益突出的光污染问题加以治理。”娄伟说。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光污染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环境污染类型,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有关部门正在开展光污染防治研究工作,为逐步建立光污染监督管理制度奠定基础”。(记者黄超,康怀朔参与采写)

读者建议——

多措并举整治噪声污染

本报记者沈童睿

“小区楼下有家KTV,晚上噪声很大,影响附近居民休息。孩子每天早上6点多就得起床,可是晚上却因为噪声很难睡着。”近日,陕西读者郭先生来信反映,周边居民深受噪声困扰,他和邻居投诉了一年多,问题却迟迟没解决。

居民对噪声的投诉举报一直居高不下。今年8月,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国省辖县级市和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安、住建等部门合计受理环境噪声投诉举报约.8万件,其中,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最多,占53.7%;建筑施工噪声次之,占34.2%;工业噪声占8.4%;交通运输噪声占3.7%。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闹心事、烦心事。

噪声污染来源众多。各类商业、娱乐活动,如果不注意控制,都可能成为社会生活噪声的来源。浙江读者张先生说,他所在的住宅楼一层有家餐厅,店里的油烟净化器运转时噪声很大,往往持续到晚上10点多,吵得邻居们不得安宁。后来经过投诉,相关部门督促餐厅加装隔音设备,这才降低了噪声影响。

此外,一些群众在开展娱乐活动时也会产生噪声,给附近居民带来困扰。吉林读者李女士说,“小区旁边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持续有人唱歌、甩鞭子、唱二人转、跳广场舞,噪声非常大”。李女士认为,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值得提倡,但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引导,也希望参加活动的市民合理选择场地,自觉控制音量。

还有读者反映,一些建筑工地为了赶工期,夜间也不停工,开展混凝土浇筑、塔吊作业等,机器的轰鸣声影响到居民休息,多次投诉却没有效果。

噪声污染整治难在哪?西北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社坤认为,一段时间里,社会对环境污染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