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富平柿饼作坊挑选产品。在原产地挑选亚麻籽油。受访者供图凭着骨子里对美食的眷恋,从开餐馆到选食材,从国内到国外,“美食达人”谭学勤用味蕾、用执着向众人传递“家”的温暖。学厨从饭店帮工开始做起谭学勤的老家在江苏洪泽,一个依山傍水、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苏北古城。因为紧临洪泽湖、白马湖,四面环水,洪泽素有“淮上明珠”“鱼米之乡”的美称。也许正是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从小在洪泽农村长大的谭学勤,对美食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我们老家好吃的东西可多啦,鱼圆、鱼饼、荷包饭、河蚬、鸡头米,一年四季都不断。”18岁那年,由于当时家乡经济欠发达,谭学勤只身来到苏州打工。来苏州的首站,就是到餐饮店云集的十全街、凤凰街一带落脚。刷碗、端盘子、洗菜、切菜、收拾餐桌,饭店里几乎所有的帮工活她都干过。谭学勤说,那时候的她仗着年轻,什么苦活累活都抢着干。做老板的自然特别喜欢勤快的伙计,日子一长,没事就会多教她一些东西,包括怎么采购、怎么还价,直到传授她几道苏帮菜的制作方法。于是,苏州人最爱的松鼠鳜鱼、水晶虾仁、酱汁肉、清炒马兰头等,由于有了大厨的指点,谭学勤做得有模有样。但对于从苏北走出来的她来说,心头最爱的,还是汤浓味鲜的家乡菜。“我老家有一道名菜叫活鱼锅贴,是洪泽湖渔民经常吃的。渔民将现捕活鱼洗净后下锅煮制,同时将生面饼按贴在锅沿四周,俗称‘一锅熟’。吃时先把锅底鱼汤撩在锅贴上再食用,风味独特。”谭学勤说,无论年轻时还是步入中年,活鱼锅贴是她很难忘却的家乡记忆,甚至日后影响了一大帮食客。在饭店打工的日子里,闲暇时望着熊熊的炉火,她总在想,美食对于一个人、一个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闯荡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谭学勤听说有企业招录赴日打工者,于是毫不犹豫报了名并顺利成行。初到日本东京,无论拼说还是读写,谭学勤着实有点蒙。白天,她和同伴在上海人餐厅忙碌;到了晚上,她就利用空闲读报纸、看电视,即使不大懂也坚持看下去。每逢周末,喜欢旅游的她更是把地图、公交站牌、地铁报当成“教材”,拿个本子随听随记。几个月下来,日语单词掌握了不少,可如何跟人家顺利交流呢?谭学勤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日本是个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周边有很多孤独老人,谭学勤就主动找这些年纪大的人聊天,一来帮老人排遣寂寞,二来帮助自己锻炼口语。很快,她的日语“挺溜”了。后来,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谭学勤来到曾被评为“世界十大美食餐厅”的鼎泰丰小笼包专卖店打工。虽说鼎泰丰是台资控股企业,可在东京餐厅,从大厨到小工还是当地人居多,这让谭学勤有机会接触到日式餐饮管理和饮食文化。“和中国美食相比,日本餐饮在品种和数量上没有多少优势,但行业一再强调的食品安全和敬业精神值得学习。”谭学勤介绍,海鲜是日本餐饮的主打产品,无论品牌餐厅还是路边店,一条鱼从捕捞、消毒、冷冻、烹饪,行业规定有七八道流程,每一道都不能少而且需要时时抽检。厨师使用的刀具、砧板要求专人专用、严格消毒,有些店甚至要求用过就要锁起来。转型不仅会吃,更会选好食材一晃七年过去了,随着年龄渐长,谭学勤的思乡之情越发浓烈。终于,她下定决心回国发展,创业城市依然选择了“第二家乡”苏州。起初,她操持老本行,在吴中区木渎镇开了家风味牛肉馆,由于出色的厨艺,很快吸引了不少食客。但日子一长她就觉得,民以食为天,吃得健康,在当今物质发达的背景下越发显得重要。于是,她主动申请注册商标,专注为消费者选择原生态、绿色、健康的地标性农产品。“美食是好的食材配好的手艺,美食吃多了,对食材就有了一定了解,香料、温度、口感,这些讲究都不能少。”谭学勤说,熟知每种食材,做到从根本了解美食,才能吃得更专业,做一个明明白白的“高级吃货”。正是抱着这样既会吃又会选的想法,谭学勤充分发挥自己是“驴友”的特点,跑遍了绝大部分省份。兰州百合、湖北莲子、黑龙江有机杂粮、内蒙古牛肉……哪里有中意的好食材,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和其他同行往往只看海报图片、手机链接拍板定夺不同,谭学勤对选择的每一样产品,都坚持到原产地走走看看。“我选的货都是自己喜欢吃的美食,我了解的食材,才能做得好。”在货源产地,谭学勤通常自己跑,选择有丰富电商经验的品牌企业合作。“无论是产品还是售后,我更信任这些有经验的企业。”考察完企业资质后,她会对所有货品进行试吃评测,亲身感受产品质量、口感以及物流等情况,一般要选五六家才能最终确定。不久前,山西吕梁客户给她发来精美图片,吆喝自家的牛肉怎么新鲜、价格如何优惠。谭学勤不放心,独自跑到目的地看个究竟。结果一看到油腻的棉门帘、血水横流的操作车间,就立马决定不再选择。之后,她在现场搞起“土招标”,走村串乡听听当地百姓的口碑推荐。感悟“美食如爱,要全心投入”无论烹饪还是挑选健康食材,谭学勤始终用心在做。她说:“美食就像爱一样,要么全心全意投入,要么完全放弃,我的原则是不能突破食客放心底线,要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谭学勤介绍,很多受客人欢迎的菜式或食材,其实都是大家小时候吃的一些乡村菜肴,如太湖莼菜、青团子、苏北活鱼锅贴、番茄牛尾汤等。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她,在自己研制美食或挑选健康食品时,常常会选用农村特有的食材,外出旅游时也会特别留意一些当地的特色食材。“吃,是一种健康投资!”在她看来,不同的食材不仅有不同的味道,其实也有不同的功效。四季有别是中国传统烹饪的一大特点。自古以来,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是人们遵从自然形成的烹饪规律。按季节吃,是顺应万物的最健康方式。对于来苏州创业发展的谭学勤来说,这片土地给了她的味蕾很多惊喜。春天,可以吃螺蛳、品尝碧螺春茶;春末夏初,枇杷、杨梅接连上市;然后是银杏、板栗,香是香来糯是糯;到了秋冬,又可以品尝橘子,享用藏书羊肉。时令美食充分展示了苏州生活的精致淡雅。“等疫情结束,我还想去更多的地方,找一些好玩的东西、新鲜的食材和大家分享,想想就觉得很快乐!”谭学勤这样计划自己的未来。本报记者方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