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朋友给我了一些反馈,说我写的东西专业性太强了,让人读得没什么意思,如果能够更简单的讲述出来,让大家都懂的话,那么乐趣一定很多,所以决定用餐馆来举例子,然后让大家了解信息化和数字化。本期就从信息化最基本的属性,提效角度来讲一下。假设现在你开了一家餐馆,每天进原材料,然后加工后出售。这时候你发现每天卖得很好,但是到了月底的时候发现没挣钱!这可是不能容忍的事情,于是你要查一下原材料的进货单,看怎么回事。这时候你发现了进货单都是手写的,而且写得非常不规范,例如有的写干豆腐一份10元,有的写豆腐皮2斤9元,有的写豆腐干两份17元。这就郁闷了,于是你找来了餐厅的采购人员,你问他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名字不一样,单价也不一样?采购人员也很郁闷,他说采购单都是店铺老板给的,很多老板忙的时候甚至不愿意写,都是求爷告奶才给写,所以也就没有办法去强制写。你想了也是,那这样吧,你对采购人员说你以后买回来你按照标准的写一遍,然后登记起来。(这里涉及到一部分主数据的知识,将外部产品的名称转换为内部产品名称,这一过程就是主数据里面数据映射,通过主数据里面的标准内部编码能够反查外部品名和内部品名)。这样过了一段间你发现,不对啊,为什么利润还是没上升呢?于是你去了后厨看了采购清单,没什么问题,而且价格起伏不大,于是想算看是哪些菜品拉低利润,结果一看前台的点菜单就郁闷了,点菜单是手写的,有的菜名字五花八门,例如辣子鸡,有的服务员写乐山辣子鸡,有的服务员写青椒辣子鸡,有的写大盘辣子鸡,各种菜品写的五花八门,你统计的过程中痛苦至极。(菜单是一个餐馆的根本,他负责将前台销售的产品和后台的原料,通过制作工艺进行换算,从而得出成本和利润。而且菜单的更新不会大范围变化,且具备稳定性,所以其实菜单就是餐馆的主数据)。于是你让餐厅经理培训服务员把菜名统一起来,但是这又面临一个问题,服务员流动性非常大,这个背会了菜单没两天走,新来的又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实施起来一样非常不好。(制度和业务的标准化冲突,当管理影响的业务时候会造成这种冲突,而解决的法大部分是管理妥协,否则真正影响到业务之后会常严重。)在规范点菜单的这段时间里面,你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忙起来时候很多客人增加菜品后有的服务员会忘记写上,这就造成了很多丢单的现象。于是你再也受不了,决定一定要把前台点单的问题解决了。多方打听你知道餐饮软件,能够电子点单,避免写错菜名的过程直接选择就行了,而且点完了菜品直接到后厨打印,后厨根据打印的单据做好了,然后前台端给客人。这就把现在的问题全部解决。(企业信息化规范业务提升效率的典型,同时将业务数据标准化存储且实现持续积累的过程。前台通过点单系统选择菜品,系统通过菜品主数据中的菜品编码,连接起前台点菜后后厨品名,实现了菜品统一标准化,同时所有数据可随时调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发现这个系统简直太好用了,来了服务员不用培训,只要是认字就行了,凉菜/热菜/主食/酒水都分好类,后进去找到菜品点就行了。而且你通过这个系统所有菜品名称都是统一而标准的,你能很方便的每个月找出利润低且点单少的菜品直接优化掉,然后按照利润高、点单高,利润高、点单低,利润低、点单高的标准去将所有菜品分类,分好类之后定期淘汰双低菜品。从而将餐厅利润提高了一些。通过后厨采购标准化、前台点单准之后,利润提升了不少,但是和你实际销售额还是有些区别,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高人指点,你知道了原来菜品制作工艺对利润的影响不亚于销售。于是你找到厨师长,问菜品工艺,厨师长告诉你工艺都在脑子里面放心,你问那菜品损耗什么的呢?厨师长说这都在我脑子里面呢。。。。。。于是你告诉厨师长要把工艺固定化,厨师长勃然大怒说你这是不相信我。(很多业务环节会排斥信息化,是因为信息化过程实际是将所有业务环节标准化并且数据化,而这样就会把很多业务环节的“余地”给封死了,从而让业务环节不如以前有回旋余地。)不管怎么说把系统上了,虽然开始的一段时间菜品出现质量不稳定,或者损耗小了但是菜品质量下降,(信息化过程中最常出现的情况,业务通过矫枉过正的方式来体现信息化,从而希望领导者知道信息化是规范了,但是业务不适应,从而逼迫领导者让步,很多信息化都是这么失败的)。但是你通过后厨标准化且强势的压制,最终实现了工艺过程标准化。从而实现餐馆的利润大幅提升。从这个故事里面你能了解到填报端打造(点菜系统),主数据(餐厅销售系统的菜品管理),流程管控(做菜工艺的提升)。当所有一切串联起来之后,你发现服务员可以减少了,后厨也能减少几个人,采购直接让供应商自己登记有什么产品,多少钱。你的采购人员通过后台直接点击购买供应商送上门就行了(统一招采平台)。本周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讲了些提效的方面,下周分享数据分析的提升和新探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