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坚持起来吃早饭,因为品种多又免费,一天的能量就主要在此了。只是可惜没有稀饭、油条、豆浆、包子、小咸菜,再吃下去就成外国人口味了。
今天决定不去景点,走进街道,深入民间,探访普通瑞典人的日常生活。反正有了昨天买的新鞋保障,也不怕腿疼。走前叫宾馆前台要了个地址,万一走迷路了,好打车回来。出宾馆先往左走,没有目标和尽头,但看到条条大路,决定还是一直走,减少迷路风险,也省个出租车钱。
出门不远就遇到一个青草萋萋的小山坡,草地上有若干半裸睡晒太阳的男女,洋溢着青春气息;坡下看到小区里荡秋千、骑小自行车的孩子,还有孤独行走的老人,基本和中国一个风格。
街头有水果摊和花店,和中国的一样,人民都需要谋生。看到两家中餐馆,一家中国超市,进了中国超市想买袋榨菜吃,但没看到。街边不少店门口贴着可以用银联卡付款的标记,充分说明中国银联已走向世界。休闲咖啡厅里坐着不少对着电脑的男女,但没有很多刷手机的人。想找个卫生间,进了一家大超市问是否有,店员说没有,并推荐我去附近的麦当劳,进去果然是有,而且麦当劳里不买东西坐会也没人赶,确实是全世界人民的好朋友。
街上也有卖房中介店,跟中国的差不多,玻璃上贴满广告,不过不是英语,我看不懂。全世界语言的不统一真是大麻烦。每当听到中文和英文以外的语种包括文字,我总是怀疑他们是怎么交流的。
虽然是新鞋,比老鞋是合脚不少,但走久了依然会痛,便坐在街区的停车站边。发现地上已有很多落叶,我似乎一个人呆坐在这里,像个孤独的老人,体会那种离乡背井的落魄心境。在海外,有几千万华人,最后不正是这样的生活和结局吗?尽管他们觉得外国比中国环境、条件好,但终究属于少数民族,当走过一生,发现曾经的家和故国,当然包括祖先的故国,已不能回,或已不想回。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也许很多人物质上早已小康,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凄凉终将定格。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忠孝不能两全,是大部分漂洋过海的中国人的痛,尤其是生长在中国“半路出家”的人。
绕了一圈,凭着方向,还是走回了宾馆。这算是我平时走的很大的距离了。我从小身体差,加上天长日久得下的懒病,平时几乎不运动,躺在沙发或床上最多。我推崇乌龟不运动,却能活几百年,也常想起以前听过的丘吉尔名言,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总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破袜子,这是最好的不疲劳的休息状态。
原计划回宾馆修整一会再出去,朝另外一个方向走,结果一回来往床上一躺,再没爬起来,一直睡到7点,而且竟然睡着了。早餐一顿到现在,也不觉得饿。老外的黄油面包是管用,不像我吃泡饭榨菜,虽然味道好,但不久就饿了。外国人人高马大,跟他们从小的饮食和运动有很大关系,当然包括人种。像我这样,小时没得吃,长大吃不下,又从不运动,当然就是人群里最瘦小的那个。记得我曾很久都不到斤,但现在已稳居斤,而且肚子也大了起来,让我很鄙视、嫌弃自己,也开始有意识的减肥起来,至少不再因为觉得浪费而非要把桌子上的食物吃完,争取按七分饱,除非偶尔遇到很可口的饭菜。
一天两顿还是要吃的,我爬起来,到楼下买个比萨,也算品尝一下瑞典的比萨滋味。结果做比萨的不懂英语,又是比划半天。本来以旅游、观光、学习为目的,最后却变成了生活。所谓初心,就是在这么不知不觉中丢失和忘却的。我们的人生,多少人,多少时候不是这样呢?蓦然回首,已青春不在,年华渐远,物是人非,无处返回。
.8.10于斯德哥尔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