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大概很少吃不惯东北菜。鲁菜郑重而繁琐,反倒是东北菜更接近山东的家常滋味。北京的东北菜馆也大多接地气,街头巷尾,人气十足。
吉人缘餐厅开在吉林驻京办,只是雪松宾馆附属的餐厅,并不出名。驻京办下餐厅通常评分、环境、服务都颇有限,但厨子一定很地道,更何况这家还有久闻其名、未尝其味的雪衣豆沙。
两个女生吃东北菜,注定是剩的比吃的多。虽然我们收着点,仍然避免不了这样的结局——毕竟五块钱一碗的云豆大碴粥(好像就是黏苞米粥),就够三个人喝饱了。
即便只点了几道菜,也能尝出还是有点水平的:锅包肉外壳酥脆但不硬,内里肉片虽薄但极嫩,没有肉纤维粗粝的质感,师傅对火候的掌握到位,胜过许多主打锅包肉的店;与之相反,小鸡炖蘑菇里的鸡肉却都紧实拉丝,明显是走地鸡,而非速成肉食鸡,一道蘑菇和鸡吃不完但粉条却捞不着几根的小鸡炖蘑菇,让我这样的碳水爱好者有点不爽,但足见用料扎实。
此外,是真的像家常菜,这个“家常菜”不是说水平不佳,而是符合老一代人的做法:拉皮用麻酱拌,不甜而且会点芥末;大碴粥丰富厚重、卖相明丽如甜品,仿佛摆几颗芋圆就是“鲜芋仙”了,但伸勺一尝,却无一丝甜味,只有谷物原本的香气。
最后讲讲我心心念念的雪衣豆沙:雪白微有一点点鹅黄,外层很有空气感,就像鸡蛋清味儿的面包,内馅是不太甜的豆沙馅,完全符合国人甜品的最高褒奖“不太甜”。这道菜虽然历史悠久,但很少有店面可以吃到,原因是雪衣是用打发的鸡蛋清做成,喜欢烘焙的人大概会明白,中餐馆用筷子打发蛋清多么恐怖的一件事哈哈。
照例挑挑毛病:虽然是吉林菜,但延边特色的菜品很少,点了冷面,口感亦有些过于黏了;上菜慢,服务员忘性大但底气足得很,服务大有“万人食堂三楼”的架势hhhh。
五点多到时在排队,七点多出来仍在排队,顾客多是三口之家或夫妻情侣。谈及婚嫁有个经典的形容词叫“是个过日子的人”,我想这家店,也算得上“是家过日子的店”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