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识村上春树作品的印象
在印象中,村上春树的名字大概已经连续两三年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名单了,虽然至今还没有获得该奖项,可村上作为小说家的大名早已传遍世界了。在中国,应当也有很多他的忠实读者吧。
我读过村上春树的一些作品,一开始是纯偶然机会,一口气读了三本《1Q84》,那时就意识到这个故事是脑洞大开的作品,如此想象化的、不着边际的作品为何会受欢迎呢?虽说是如此疑惑着,可是他的故事确实很抓人,把人物的命运架空在一种近乎玄幻的世界中,感觉不是很正经的文学呢。
过了好久,又看了《海边的卡夫卡》这部作品,可能是见识过了村上春树的风格了,加上又虚长了几年的年岁,竟觉得挺好看,仍然是虚幻与现实结合的世界设定,真实世界的种种不可能,到了村上的书中都没有什么特别了。
忽然之间,大约明白了:村上春树原来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小说家。
图片源自网络二、偶然读到村上春树该行的原因
不知是因为村上的名气日盛,还是对其文字产生了好感,总之接着又看了他写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总算是写真实的世界了,而且属于作者本人的生活,可以当作自传来读。书中写到为了平衡繁重的写作工作,维持自己的体力,村上春树坚持通过长跑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形成了一种习惯。这本书是很成功的作品,促使我决定也要尝试一下跑步,我人生中从未坚持过的运动,买好运动装备后,意外地跌了一交,磕伤了膝盖,于是跑步的事情就此作罢,好吧,这个不是重点。
《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村上写了他成为一名作家的契机,颇有戏剧色彩,在我看来,这个通过写作殿堂大门的故事,胜于书中其他部分。下面和大家分享。前面絮絮叨叨了这么久,不好意思了。
图片源自网络三、突发奇想与孤注一掷
现下手上没有这本书,这一段我凭当时的记忆予以讲述,可能与《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有所出入之处,对于这种任性的做法,先表抱歉。
村上春树从大学毕业后,为了营生,与妻子开了一家音乐餐馆类的小店,村上自己很喜欢爵士音乐,或者干脆说喜欢音乐,于是任性地举债经营,每日从早忙到晚,累是很累的,但是年轻时的村上并没有对这种生活心生不满,换句话说没有后悔过。后来营业慢慢有了起色,债务也逐步还清,一切向好。
日常的一天,村上去看棒球赛,躺在外场席上,喝着啤酒,十分惬意,一记棒球被击出的清脆声,响彻球场,电光火石间,村上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也许我也能写小说”。
说干就干,在回去了路上,他就买了钢笔和墨水。在往后的近半年时间,村上利用小店结束营业的时间来写《且听风吟》,也就是他的第一部小说。完成之后将它作为投稿作品,寄送给某小说评选,他放松了心情,对村上而言,他完成了自己彼时在棒球场的心愿,就像完成一件任务一样,之后便抛诸脑后了。正如我对他小说的观念,有些事情真是可以用“神奇”一词作为标签。在村上自己已经忘记投稿评选之事时,他的这部作品获得了“新人奖”。
此时村上的小酒店也进入正轨,有的人的人生注定选择不甘平凡,村上又做出一个决定,将这个一手建立起来的营生停止,把店铺盘出去,开始全职、全力写作的作家生涯。亲朋好友不是很理解他的选择。总而言之,村上本人就是这样神奇而又略微冒失地走进了写小说的大门。
图片源自网络四、棒球场上的霎那灵感,开启了新的人生
我手中正捧着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本书,惊喜地发现他在第二章“刚当上小说家那会儿”中,又一次复述了在棒球场获得“没准我也能写小说”灵感的那一刻,这一次,村上更加确认了这种获得的实在性,他写到:
说的浅显些,其实就是“某一天,什么东西突如其来地闪现在眼前,于是万事万物为之面目一变”的感觉。我还清晰地记得三十多年前一个春日的午后,在神宫场外场席上,那个东西飘然飞落到掌心时的感触;……。当我思考“写小说”这件事的意义时,总是会回忆起那些感触。对我而言,这样的记忆意味这相信自己身上必有无疑的某种东西,以及梦想着将它孕育出来的可能性。--《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村上春树。
既便是自传性质的文体,也有这村上特有的风格印记,这写小说之门,在村上看来是“神启”而来。他是顺应这种启示行事,似乎一切都如“注定的”那样自然而然。
图源于“视觉中国”或“全景视觉”五、契机等待厚积薄发的人
不知为什么,在看《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时,我就相信村上春树关于他转入作家职业的叙述,可能一方面是人都喜欢带有神奇色彩的故事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内心的一点想法,关于成为作家的想法。
村上春树此时已闻名世界,他进入小说领域并没有遇到多少门槛,仅仅是凭借自己的想法,就成功跻身于名小说家之列,那么这种成功应该是可以复制的吧。如同刚读完此书时,突然向往村上那样坚持跑步的意愿一样,同样地,我心中对写点什么的愿望,甚至是全职写作的想法,也被村上春树给点燃了。所以,愿意相信他所说的。
图片源自网络但就像我至今都没有迈开步子跑起来一样,仅有想法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村上的成功的秘籍,借着《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获得的一星半点线索,我想更加冷静和客观地进行一番分析:
1.能力的储备
村上说,年轻时他喜欢读书和音乐,捧起书来便心花怒放,从初中到高中读了许许多多的书,大概周围是找不出第二个的。后来大学时打工,他又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学到了有关人生的种种现象,获得了一定的智慧。对书本的兴趣与人生的阅历,无形中滋养着村上的写作能力。
2.时机降临
我认为在村上在棒球场得到“启示”时,他已经具备了写出好小说的才能,就像往一个空瓶子里注水这个过程,这种启示,固然有着相当幸运的偶然成分,但追究到底的话,恐怕是他的水瓶里的水已经满溢出来,于是潜意识给意识发了一个信号,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3.毅力
如同我之前所说,我们在生活的每一天,不夸张地说,在每时每刻脑子里都在冒出数不胜数的念头,有一些信号弱一些,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一些比较强大的声音,冲破其他信号的干扰,直达我们的思维中心,比如:该早点睡啊,该运动一下了,请放下手机,是不是读点书比较好,写日记吧……此类等等,或者我们也像村上那样一时怦然心动,可是我们却实实在在地错过了将这些念头予以实行的机会。
村上春树的毅力的种种表述,在其坚持长跑一事中便可窥知一二。其实,他不顾日营生的疲惫,用休息时间,坚持半年写就《且听风吟》,这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我认为并不是的,对于闪现一念的坚持,这种执行的毅力,村上春树绝对是超出一般水准的存在。所以在村上自己的角度看来,他很珍惜那一次灵光一闪,并赋予其特别的意义。从我的角度看来,或许他坚持经营下去,现在也有可能成为一个有实力的企业家,换句话来说,他的成功固然与他的兴趣不可分隔,但是他的毅力才是成就他今日荣耀的基石,我认为这么说并不为过。
4.天赋
第一次写小说,就摘取了《群像》新人奖,之前毫无创作的经验,这个恐怕就是他具备写小说的才能的佐证了。如村上所说:“连续三十多年作为职业小说家生存下来,我肯定也并非全无才能。大概原本就有些资质,或者说不同于其他人的倾向。”这个自我评价,怕是过于谦逊了。
图片源自“视觉中国”或“全景视写在最后
总之,村上春树就是这样成为了一名小说家,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他独有的写作风格与让人惊讶的作品。关于他获得写作“启示”这件事,我们大可把它作为一种隐喻,如果不是那么在意获得的途径,那“也许我也能写小说”这种信息,是不是也可以作为我们的“启示”呢?
文:闲时翻书君(读书,分享,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