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桂林生活网
饭点,七星路这家“下饭菜餐馆”座无虚席。
店家节约成本尽量少聘请服务员,顾客需自己盛饭。
“下饭菜餐馆”装修风格简朴,顾客需自取餐具。
没有华丽的装修,没有高价的菜品,因为服务员不多,顾客甚至需要自己动手拿餐具、盛饭、倒茶……但就是这样一种比快餐小店高档一些、比品牌饭店简单一些的餐馆,如今在桂林市场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品类,并且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欢迎。
有趣的是,不少这样的餐馆,店名都包括“下饭菜”3个字。它们的兴起,顺应了桂林消费者的哪些需求,背后是市场的哪些变化?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
比快餐小店高档一些
比品牌饭店简单一些
最近,家住穿山路的杨女士经常去这类餐馆消费。她还发现,几个月来,这类餐馆越开越多,并且都有类似的特征:装修简单、有些怀旧,不少店名都包括“下饭菜”这3个字。
记者在某互联网平台搜索“下饭菜”,发现约20条餐馆信息。记者走访了其中几家,一探究竟。
8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七星路的“廖哥土鲫鱼下饭菜”。这家店“藏”在一个居民小区里,门头比较朴素,大门是普通的玻璃推门。
而更简单的是店铺内的配置:黑板上用粉笔写着当天的菜单、店里摆放着六七张小方桌,消毒柜里放着碗筷等餐具,供顾客自行取用。至于店内装修,仅仅是在墙上贴了上世纪80年代的旧报纸,以及老板手写的宣传语。
在安新南路的“亚太小厨”,四方桌上铺着格子桌布,菜单依旧是手写的,墙上贴的是电影海报,收银台旁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排电饭锅,顾客可以自行盛饭。
在“亚太小厨”旁边,还有一家“琳姐家下饭菜”。店里同样是类似的矮方桌、小板凳,包厢门窗上刷着绿色油漆,店内的装潢同样走“怀旧复古风”的路线。
除此之外,这3家店还有最重要的相似之处,它们多以炒菜为主,最便宜的不到10元,最贵的也不超过50元。
消费者追求经济实惠
但对环境仍有要求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几家餐馆都受到了不少食客的追捧,记者采访时,几家餐馆座无虚席,人多时还需要等位。
8月2日下午6点左右,“廖哥土鲫鱼”店里的座位已全部坐满,门口还有七八位市民在排队。该店创始人之一的潘劲告诉记者,店是去年10月底开的,开业半个月左右客流开始增多,“这几个月我们陆陆续续开了几家分店,顾客中有很多是附近的居民,老人小孩都有”。
记者在“琳姐家下饭菜”看到,店里有不少顾客正在用餐。老板汪军介绍,来吃饭的大多都是周边的居民和附近的上班族。“我们这种店比较适合在家不想做饭或没时间做饭的人,店里的人均消费不高,方便快捷,中午蛮多上班族来吃。”
据老板们介绍,这几家餐馆的顾客都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为主,省事、省钱、口味好、环境舒适是很多人愿意去消费的主要原因。
还在上大学的小胡告诉记者,平常她经常和同学到学校的这类餐馆。她说:“两三个人,点两三个菜,平均下来一个人花25元左右,其实比外卖便宜,环境和口味也都不错。”
家住翠竹路的韦女士表示,如今她已经成了这类餐馆的常客。“这些店的菜品口味以酸辣为主,很适合本地人,有时候懒得做饭了就出来吃吃,方便又划算。”
记者发现,和中端连锁餐饮店比起来,这类餐馆菜价较低,菜品售价从个位数到40多元不等,大多菜品都在二三十元。尽管消费不高,但和小快餐店比起来,他们的用餐环境又更加舒适,食材新鲜度和口味也更好。
“我们做的都是家常菜,人均消费基本能控制在40元左右。”“亚太小厨”的老板曹旭丹说。
曹旭丹表示,开怀旧风餐馆是一次转型尝试。“自己有经营大型餐馆的经验,大家现在的消费观发生了变化,力求经济实惠,但也对消费环境有要求。”
他告诉记者,目前这种模式的餐馆在长沙很常见,在桂林则刚起步。“目前我们还在试业,效果不错,年轻人都很喜欢这种餐馆,觉得省事又省钱,有人十几天就来了五六次。”
适应新消费习惯
业界看好发展前景
控制顾客人均消费价格的背后,是经营者削减经营成本的投入。
“廖哥土鲫鱼”的创始人之一潘劲说:“这几年传统餐饮店的客流量在减少,如果再开规模较大的店,开店成本较高,压力很大,风险也高。”基于这样的考虑,他便打算做了“轻”投入的餐饮店。“我就想做一家街坊店,卖卖家常菜,为了节约开店成本,店里也没有过度装修。”
他表示,让顾客自助取用餐具及米饭,也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一来减少了人工成本,二来顾客自己打饭也能够吃多少添多少,避免浪费。”
对于这类餐馆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也比较看好。桂林市餐饮烹饪协会副会长罗书铭认为,随着市民消费逐渐趋于理性,他对这类方便快捷、价格亲民、环境舒适的餐馆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不少人外出用餐时逐渐‘返璞归真’,不再一味追求高端食材和环境,大多数人更喜欢和三五好友一起点几个家常菜,因此这些餐馆和大众用餐习惯及需求基本是契合的。”
随着这一新品类受到市民欢迎,这类餐馆相互之间的竞争势必越来越大。谈起未来发展,多家餐馆的老板表示,保证品质和口味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做餐饮最重要的就是品质。”潘劲说,为了保证新鲜,店里用的食材都是当天现买的。“我们会亲自采购,每个月的菜品也会根据当季的食材进行适当调整。”
在他看来,这类餐馆还有较大的潜在市场,他也想做出自己的品牌。“目前我们在南宁、柳州都开了店,除了继续研发更新菜品之外,也打算在店里尝试加入新的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