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这是董竹君对自己坎坷的一生做得简短的评价。
困苦童年
年,董竹君出生在上海法租界的边缘地带。董竹君的小名叫毛媛,她的父母喜欢叫她阿媛,朋友们都叫她小西施。由此可见,董竹君从小就是一个长相俊美的人,相熟的人都说董竹君长得像她父亲。
董家当时非常贫穷,家里没有房产,只能租房子住。因此,跟亲戚也很少往来。据董竹君回忆,她的父亲祖籍江苏,是家中的老大。原本是姓东的,董姓是后来改的,她的母亲丧夫以后嫁给他的。
董竹君的父亲是一个黄包车车夫,母亲给别人做些粗活换钱。因为赚钱不易,因此生活非常勤俭。因为生活贫苦,董竹君的几个兄弟姐妹都没能活下来。董竹君小的时候,家里经常入不敷出,很长时间才能够吃一顿好的。
后来,董竹君的父母因为自己不认得几个字,就想让董竹君成为一个文化人,将来好嫁一个好人家,这样他们就可以跟着享清福了。
于是在董竹君六岁的时候,父母送她进了私塾读书。因为董竹君背书非常厉害,很得先生喜欢,即使非常调皮先生也从来没打过她。
到了董竹君九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一下子病倒了。家里没钱看病,母亲让董竹君去亲戚家里借钱,但是董竹君连门都没进去就被赶走了。后来,在董竹君的母亲多方筹借之下,董竹君的父亲终于痊愈了,但是他却再也不能拉黄包车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董竹君的母亲想要给董竹君裹小脚。但是董竹君经常因为疼痛把裹脚布剪开,后来加上她的父亲也同意不让她裹脚了,这件事就作罢了。
落入风尘
到了董竹君十二岁的时候,家里因为借了高利贷更贫穷了。于是,董竹君的父母就将董竹君送到五马路前面的长三堂子里做小先生,为期三年。小先生,就是所谓的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
13岁这一年,董竹君正式成为了小先生,并且用杨兰春这个名字,挂牌卖唱,一曲一元钱。在成为小先生的日子里,董竹君结识了一个姓孟的阿姨。从孟阿姨的嘴里,董竹君了解了很多她们这一行业以前的故事。
后来,越来越多听曲的客人来到这里,听董竹君唱曲。渐渐地,董竹君发现这些人很喜欢谈论国家大事。后来,董竹君渐渐长大了,她喜欢上了一个姓夏的男人。这个男人并不像其他人一样总是跟她开玩笑,而是诚心诚意地听她讲家里的故事,对董竹君也是有问必答。
逃离火坑
这个男人就是夏之时,董竹君后来的丈夫。夏之时年生于四川合江,曾进入日本的东斌学校进行军事学习,并加入了同盟会。
回国后在四川和西藏等地区从事军事勘查和测绘工作,辛亥革命爆发后,夏之时加入新军,成为排长。后来四川成立蜀军政府,二十四岁的夏之时又被推选为副都督。
夏之时对董竹君非常好,这让董竹君非常疑惑。她不明白像夏之时这样一个有文化有地位的人,为什么会到这种地方来。于是董竹君就问夏之时:“你们都是爱国英雄为什么到堂子里来?”
夏之时像讲故事一样告诉了她,让她清清楚楚地知道了原委。原来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将政权交给了袁世凯。
原来的同盟会变成了国民党,开始讨伐袁世凯。失败后,参与讨伐的人员遭到了袁世凯的追捕。不得已,他们这些人就借着这种地方隐藏身份。
后来,董竹君知道了一个令她十分惶恐的消息。那就是,成为小先生以后,想要出去就不容易了。老板会想尽办法让她成为大先生,把她像货物一样卖出去。很显然,董竹君的父母被这些人骗了。
好在董竹君的身边还有一个孟阿姨能给她出出主意,让她找个好人赶紧嫁出去。孟阿姨总是劝她,看着这些革命党人里面夏之时是个不错的人选。
但是当时夏之时大董竹君十多岁,董竹君并不确定夏之时有没有结婚。于是她就去问夏之时,夏之时如实地告诉了董竹君,自己虽然有一个快要病死的太太,但是却是真心喜欢董竹君的。董竹君的心,当时就凉了半截。
后来,夏之时的太太病逝了,孟阿姨就劝董竹君赶紧接受夏之时,好逃离这个火坑。但是就在董竹君与夏之时感情渐渐升温的时候,孟阿姨给董竹君出主意的事情被人发现了。于是孟阿姨被调走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同情她的人。
后来,袁世凯追捕革命党人的风声越来越紧,夏之时决定带董竹君前往日本。但是董竹君不想因为赎身的钱让夏之时以后看不起她,于是跟夏之时约定,等她两个礼拜。
董竹君开始装病,不再唱曲了。老板见她并没有生病的样子,就怀疑她想逃跑了。于是将董竹君关到了其他的院子里,并让专人看守。有一天,董竹君假意让看守的人去买水果,随后她就换下了身上穿的华丽服饰,不带一点留恋地跑了出去。
董竹君坐着黄包车匆匆来到夏之时的住处,正赶上夏之时得到袁世凯追捕他的消息,想要收拾行李逃往日本。两人在夏之时哥哥的掩护下,逃跑了。
脱离危险的两个人在朋友的见证下,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西式婚礼。两个人从逃跑到结婚,用了不到两个星期。夏之时还给董竹君改了一个名字,叫毓英。当时董竹君15岁,夏之时27岁。
不久后,夏之时带着董竹君坐船到了日本,并且在东京代代木定居。在日本,夏之时正式将董竹君的名字由原来的毓英改为董篁,并取自竹君,这就是董竹君名字的由来。
来到了日本的董竹君原本以为自己可以继续自己的学业了,没想到她的丈夫怕她受到外面的诱惑,从而爱上其他人,并不允许她去学校。而是请了几名家庭教师,学习各种知识。
这个时候的夏之时经常请一些革命党人到家里来,但是他们的家人大都看不起董竹君,认为她只配做姨太太。当时只有赵铁桥夫妇把她当正经的夏太太,因此董竹君与二人的关系非常好。为了不让这些人看她的笑话,董竹君不仅拼命地学习,还经常废寝忘食地读报刊。
董竹君与夏之时在东京的日子并不好过,夏家的人很少给他们汇款。因此夫妻俩经济非常拮据,有时候连烟都买不起。夏之时也没有之前对她那么热情了,很少跟她谈心。董竹君偶尔跟其他人多聊几句,还会被夏之时疑神疑鬼。
后来,董竹君为夏之时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国琼。产后大约一年,董竹君帮助夏之时送秘密文件回上海。这一次,董竹君见到了自己的亲人。
这是董竹君自从当了小先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家人。但也只是匆匆地见上一面,董竹君很快又返回日本了。
年的初夏,夏之时奉命回四川讨伐袁世凯。在他临走前交给董竹君一把手枪,说着:“你好好念书,这把手枪给你放在枕边,用来防贼自卫,假如你做了对不起我的事你也用它……”董竹君听到这话非常生气,但一想到夏之时马上就要走了,就咽下了这口气。
年的秋天,董竹君读完了所有课程,正当她准备继续求学时,突然传来夏之时的讯息。夏之时的父亲病危了,让董竹君回到四川。
回到四川老家的董竹君并不能适应大宅门里的勾心斗角,也因为她的出身被长辈看不起,想要让夏之时另娶他人,夏之时并没有同意。
为了不让丈夫为难,董竹君尽心尽力地讨好家里的长辈。后来二人按照旧礼又举办了一次婚礼,夏家人才接受了董竹君。
年,夏之时因为兵败,被免去了军职,彻底赋闲在家,从此夏之时开始闷闷不乐。后来,夏之时不仅生意失败,还喜欢上了赌钱,脾气也越来越暴躁。
夫妻俩也因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关系越来越差,夏之时就连董竹君产子住院也漠不关心,后来还抽起了鸦片。
独立创业
年,董竹君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有了创办工厂的念头。不仅可以增加家里的收入,还可以为穷人做一点事。年,四川的时局并不好,于是,董竹君将自己创办的厂子关闭了,带着父母和子女去了上海。
到了上海,董竹君与夏之时因为子女读书的问题再次起了争执。夏之时认为董竹君供女儿读书是浪费钱财,更认为董竹君受了新文化、新思想的诱惑,不把他这个丈夫放在眼里了。后来,因为董竹君与女儿的老师通信,夏之时大发雷霆,要拿刀砍董竹君。
幸亏有家人的阻拦,董竹君才免受伤害。这次,董竹君不再忍耐,去了表哥家住了。任凭夏之时怎么恳求,董竹君也不回家,并决定和他离婚。
夏之时并不同意,并且想用以往的情分感动董竹君,让她回心转意。但是,董竹君受够了夏之时的纠缠。最后,两人各退一步,不离婚,但是分居五年。分居期间,董竹君一边创办纱厂,一边想办法参与共产党的抗日活动。
年秋天,董竹君与夏之时分居期满。在律师的见证下,两人正式离婚。离婚后,夏之时不仅对国民党人员说董竹君是共产党,还找人想要杀害董竹君。但是由于心软,夏之时找的人并没有下手。
年年底,董竹君通过义士李崇高的帮助,筹集了两千元钱,创办了锦江川菜馆。因为菜品多样,经营得当,锦江菜馆的生意非常好。
年,董竹君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地下党做些事情,同意了杜月笙的想要投资的想法。但是由于抗日战争的开始,此事就此作罢。
在抗日战争时期,锦江餐馆成为很多地下工作者的联络据点。上海解放以后,董竹君又重新创办了锦江饭店,并将自己这些年来所有的收入全都捐献给了国家。后来,董竹君成为了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
年,97岁的董竹君因为感冒,再加上年事已高,不治身亡了。这个经历了无数苦难的奇女子,永远地离开了。她曾说过,能看到祖国蒸蒸日上,这辈子就没有任何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