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前两期,继续逛街,走起!
紧挨着挂酒旗的酒肆的还有一家饮料店,驾车的客商不喝酒可以喝点饮料,因为房檐下挂着的幌子上也写着“饮子”,这家应该和城里的一样也是出售薄荷、紫苏、甘草等花果饮料的,为了加以区分,我们就叫他家凉茶店。不知道他家是不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饮子店对面有一家小餐馆,连招牌都没有,真是一下就看出城内和城外的区别了,但是他屋里有一块醒目的“菜牌”,就是咱们今天的菜单,供过往的客商们挑选食品。看看这大树,看看这十字路口,如果老板娘五大三粗对您特别殷勤,那就小心点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凉茶铺、小餐馆、木工作坊、地摊小餐馆右边,有一家木工作坊,那时候木工的工作范围可太大了,可以类比今天的木器店、家具城、装修公司、修车厂、建筑公司、广告公司等。有可能城里城外的招牌、木匾、欢楼、灯箱、菜牌都是出自他家,至于为什么他们家没有牌匾,我想还是那个道理: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木工作坊斜对面还有一个摆摊的老伯,没有广告招牌,但是他地上铺着一块广告布,布上有商品介绍,老伯坐在小摊后边,或是卖草药的,或是卖古钱的。
继续前进,路上还是有很多没有广告牌的店铺,其中多是卖食品和酒水的小店,走了大概百米远,街上又重新繁华热闹起来,我们终于见到广阔的汴河,河面上有来自和去往全国各地的商船,有的还会去到东洋和南洋吧。
十千酒店这里有一家著名的酒楼,比市里的孙羊大酒楼占地还大,毕竟市区寸土寸金,而城外地皮便宜。这家店叫“十千脚店”,就相当于今天的大酒店,集住宿、餐饮、娱乐一体的。酒店门口做了一个大牌坊,牌坊两边各挂一个灯箱,灯箱相邻的两面分别写着“十千“和“脚店”,这种灯箱骨架是木质的外蒙油纸,光源是蜡烛的火光。两边门柱上挂着两个条幅,一写“天之”,一写“美禄”;天之美禄就是天赐的好酒,这也是一种夸大的广告宣传,不是所有好酒都叫“天之美禄”。
脚店的门楼上也挑着一面酒旗,他家的酒旗明显更大更高一些,上面还有字“新酒”,告诉顾客我家的新酒出锅了,快来尝尝吧。大牌坊下还挂着一个长匾,字应该很多,但是由于角度关系只露出“雅酒”两个可以辨认的字,我斗胆给他复原“十千风雅酒楼”。(好俗气的名字!)
门口还有一个更高的杆子,顶端有一只木鹤,这是脚店的logo吗?不不不,这只是一个风向标,给扬帆出行的客商看风向用的,看来十千脚店的老板很会做买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十千脚店附近小商贩也很多,有向小孩子兜售玩具的营销大师,有端着两碗饭忙着送餐的小哥,还有挑着扁担卖果子的,芦棚之下大嫂的馒头刚刚出锅,馒头摊边上是卖五金工具的,五金旁边好像是卖鞋的,也像卖鱼的……太多了简直数不过来,就不一一细说了。
无名酒店、王家纸扎铺、小酒吧、饭过了“天桥”来到河对岸,看看汴河左岸的商户们吧,穿过过一条小路,遇到一队纤夫,这是离码头不远了。
码头附近也有一家酒店,规模不算大,不如十千酒店,但是门头做得也比较大气,也是餐饮、住宿、娱乐一条龙。由于角度原因店名不可见,我们就称他无名酒店吧。
无名酒店对面也是一些小吃店,两家店过后我们终于看到一个布幌子,蓝边白底黑字写着“王家纸马”纸马就是纸扎的意思,如果纸扎还不能理解那就去看看洪金宝早年的《人吓人》,今天在农村还是有纸扎铺的,死者为大,流传多年的殡葬礼仪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
纸扎铺隔壁是一家酒馆,没有店名,只是门口挑起一面酒旗,旗子上写着“小酒”,我很喜欢他家的这“小”字,有文艺范,有种小酌怡情的感觉,这就是广告行业里文字的力量,鉴于他家这么文艺范我们就叫他“小酒吧”好了。
出了酒吧,看到路边有家店还挂着吊旗,看桌子的摆放,这是一家饭店,但是我们依然看不见店名。
先进去吃点,今天的街就逛到这里,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