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
GettyImage)作者
李小歪
监制
喵子米
年的12月,离当年的平安夜还有16天,珍珠奶茶品牌BoBoQ进驻了英国伦敦西区最热闹的莱斯特广场(LeicesterSquare)。
下午两点,开幕式启动,一片人声鼎沸。这是当时全英国最大的一家珍珠奶茶餐厅,也是BoBoQ在全欧洲的第家连锁店。
到场的所有人,包括品牌创始人朱桂熳和德国区总经理赖明锦在内,几乎都不知道,那是此后他们人生中极为珍贵的记忆,也是奶茶出海欧洲史上几近辉煌的瞬间。
在奶茶走向欧洲并落地生根的过程里,BoBoQ是绕不过去的节点,也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它标志着中国奶茶在欧洲首次被大规模接纳并流行,也见证过其被误解、被中伤的一段忍耐蛰伏。
而随着新消费时代的茶饮重塑,以及中餐在全球食物流通性地位中的相应提高,包括Comebuy、贡茶、日出茶太、鹿角巷、一芳等在内的一批奶茶连锁品牌开始在欧洲站稳脚跟,并带动激发起一起批独立奶茶品牌的开店狂潮。
(图源
AsianFoodNetwork)奶茶终于在欧洲获得青睐。年7月,法国著名时尚杂志《MarieClaire》(国内版《嘉人》)在盘点文章中写到,珍珠奶茶「润物无声般」地抓住了首都的心。
而更重要的,是在这片濒临三大洋、毗邻亚洲,面积超过万平方公里,人口高达7亿,囊括40多个国家的土地上,奶茶在以食物为媒介的唇齿交流中扮演过什么角色,其是否具备成为中餐类目里、下一个全球爆品的可能,以及现阶段奶茶出海欧洲时应当有怎样的思索与考量。
于是,奶茶在欧洲十多年来的故事,由此拉开序幕。
01
撼动咖啡的地位
年赖明锦来到德国柏林后,就时常想念家乡的珍珠奶茶。舌头不会骗人,异乡的情怯只有味觉能够填补。
欧洲人普遍爱喝咖啡并非奶茶。根据国际咖啡协会的数据,年欧洲咖啡消费量为万袋,占全球总消费量比重为33%,而整个亚洲和大洋洲加起来不过消费了万袋,只达到22%。
就算往前倒推十年,咖啡仍然是日常饮品的主流方向。年Euromonitor根据人均年咖啡豆消费量发布了「咖啡消费国」名单:芬兰、挪威、荷兰、斯洛文尼亚、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家占据了最爱喝咖啡的榜单前十。
唯一上榜的非欧洲、南美洲国家巴西以人均每天1.32杯排名第十,比第一名的芬兰2.64杯差了一半,比年就出现第一家咖啡馆的德国少了0.1杯。
这些都决定了奶茶店在欧洲的稀缺。一些仅有的奶茶店铺,要么挤于华人街,要么成为一道佐餐饮品出现在中餐馆的菜单末尾,直到年BoBoQ在德国开出第一家专做奶茶的门店。
创始人之一的朱桂熳清楚地记得,2月18日开幕当天只卖了15杯,顾客多半是年轻人。德国的消费者驻足于奶茶店前或有顾虑,看到珍珠更是满肚子疑惑,这种有嚼劲的黑木薯圆子,喝到嘴里到底是该吐出来还是该吞下去?
(图源
寻花吻茶kisstea)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消费市场,关于珍珠奶茶最早的市场教育过程或许从这里开始。店内随后出现了详细讲解珍珠奶茶食用方法的图示,并根据欧洲人喜欢的酸奶、果汁冰沙为基底,也会用果冻为原料的「果粒珠」替代原来的「珍珠」。
等到年8月时,BoBoQ的门店已经超过家,遍布德国、荷兰、奥地利、西班牙、捷克、波兰、以色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欧洲多个角落。
而受这股珍珠奶茶风潮影响,到年底,整个德国的奶茶门店已经上升至家。
(图源
BoB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