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减少英语学习时间/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的两会提案引起热议。对此我确实觉得没什么好议的——不管是对语言习得期的孩子,还是对致力于建立更丰富信息源和知识框架的成年人,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我好奇的反倒是:为什么就没有改变英语学习方式的提案?毕竟校园里对着课本一通背,对着卷子一通做的方法,以及到了成年,再次拿起单词本一通啃,却一切回到abandon的现象,几十年来一直都没什么改变。
前些年谁要是想学英语,有钱的就去报个华尔街或者大机构,资金没那么充裕的就开始背单词。到最近,AI课程开始火起来,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语言的本质是交流,交流的背后是情感,是流动思想间的碰撞。但不管是课本、卷子、体系课程还是AI,全都忽视了这一点——你听到了什么,你又想表达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研究一直说学英语一定要找nativespeaker聊,持续聊,多聊,常聊,狂聊。面对真人老外,面对小时候走在街上会让你紧张的老外,面对在意识里只是统一化的符号化的老外,尝试听懂他的话,尝试表述你的想法,尝试跟另一个国家、另一种文化的一位真实的独立的个体产生连接。
找老外的路,九九八十一难
但说实话,为什么少有人用这个方法,我也懂——找老外的路,真的崎岖:
我自己试过英语角——但老外少,菜鸡多,往往始于热情,终于互啄;
有些朋友谈了外国伴侣——我羡慕他们英语变好,但恋爱这事看命,不受我选择;
然后是线下外教——太贵,一小时唠我家常拿我几百块,我确实比较难接受;
再就是双减之后带着K12战术跑来攻占成人市场的一些线上外教平台了,我基本都用过,但上火多于成长——不管是阿xx,还是51xx,注册之后就是积年累月的电话轰炸,问候你有没有英语学习需求。说句实话,本来有需求,但再打电话就真没了。再者,这几个平台基本只能约到菲律宾外教——没有歧视的意思,但发音确实不行,东亚类似的文化背景也让我很难有跨文化交际的实感。
话说回来,流程繁复、加群、加人的注册体验,好不容易倒腾完这一切,上完体验课,又是紧密的电话问候,到最后无非是要我买动辄上万的天价套餐,我无福消受这种大套餐,也确实无福消受这中间浪费掉的时间和精力。
直到前些年,在全球知名孵化器Y-Combinator扶持的新项目里,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英语教育项目,叫Cambly,可以理解为nativespeaker外教版的Uber/滴滴,全球多名英美澳加等英语母语国家的外教,7/24随时上线随时上课,说是小小地球村也不为过。
为啥说有意思?因为这里可以说是什么外教都有(inagoodway)——想从基础学习英语,这里很多外教持有国际认可的权威英语教师资格证;想学面试,这里有企业主和各大公司HR;想学雅思,这里有雅思考官和高分学生;想聊音乐,有钢琴师、小提琴手、说唱爱好者;想聊文学,有诗人、小说家、剧作家.....还有飞行员、数字游民、演员、DJ和名校师生(我还第一次有了哈佛朋友)。
我甚至还在这里找到过数字货币交易所Coinbase的创业团队成员聊比特币和NFT,据他说,他一直想当老师,无奈赚了钱,现在财富自由了,开了三个餐馆,没什么事就登陆Cambly跟学生开聊......总之,无论你想学美音、英音还是澳大利亚口音,亦或者有什么样的英语学习需求,这里基本都能搞定。对了,这个平台贼佛系,不打电话,我用到现在3年了,没接过他们电话。
不过Cambly新用户注册,系统只发5分钟试课时间,完全不够用,所以我争取来了更长的试听福利: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