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位真人故事我叫媛媛,年出生于河北一个偏远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身为大山里的孩子,我从小就明白一句话,考上大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我拼尽全力考上医科大学,医院上班,但我始终没有停止学习。我跟着75岁克罗地亚病号学俄语,竟意外结识俄罗斯帅哥。嫁给他时,无车无房无彩礼,婆婆还不伺候月子。但我无怨无悔,两人努力经营不到三年买下大房子,还生下一对可爱的中俄混血儿女。(那时做梦也不会想到会有一段跨国婚姻等着我)01小学时,我每天要走一个小时山路才能到学校,上了初中就更远了,要骑两个小时的车。早上五点天还未亮,我就自己一个人骑着车去上学,晚上回来的时候披星戴月,父母都是打着手电,喊着我的名字到村口接我。山村里的孩子靠读书趟出一条路来真的很不容易,我费了好大劲才考上了医科大学。毕业实习的时候,好多同学都选择了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而我一直憧憬去看看大海,于是大海就成了我的方向。医院里唯一有海的地方,就是江苏的连云港,所以当时我坚定地报了名。在连云港这个美丽的第二故乡,我认识了很多好朋友,直到现在还跟他们保持联系。我很喜欢这个温暖明朗的城市。(是连云港这座美丽的城市让我遇到了他)医院里,我主要从事院前急救工作,这段时光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就是在这期间,我遇到了让我追随一生的人——我的老公谢尔盖。他当时已经在中国工作了六七年,原先在圣彼得堡上大学时的专业跟中文有关,后来再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留学,然后就留在中国做了翻译。医院认识的,在认识之前,我已经在自学俄语了。大学时我就对语言特别感兴趣,后来相继自学了很多语言,有英语、韩语和俄语。在连云港的俄罗斯人比较多,因为江苏田湾核电站建在那里,很多俄罗斯的专家都在里面工作。(因学俄语结缘我的恩师斯维塔拉娜)医院经常接触到这些涉外人员,很多俄罗斯人的英文不怎么样,沟通非常困难,所以当时我冒出了一个想法——学习俄语。我跟我医院认识的。她是一名亚美尼亚人,今年已经75岁了。她老公是核电站返聘的技术人员,他们一起在中国工作生活。老师的肺不太好,医院做雾化。因为我自学俄语有时候发音不准,希望有俄罗斯人能帮我纠正发音,所以当时经常找她聊天。后来她看我这么爱学习,就主动教我俄语。(恩师斯维塔拉娜对我就像家人一样的)在医院有时候需要24小时值班,虽然工作辛苦,但我很珍惜学习的机会。下班了不论多苦多累,也咬着牙坚持去跟着老师学习。老师家住在别墅区里,外来人员不能随便进。她家去门卫处需要步行十分钟,但不论刮风下雨,她每次都会去门口登记处接我。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俄语,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我最早就是通过她了解的俄罗斯。她经常在家做一些美食,还专门教我做俄餐。也是从那时开始,我爱上了俄餐里的各种肉汤各种烤饼,还有她专门从俄罗斯带过来的抗亚克鸡尾酒。现在我们家要请客,都要喝抗亚克鸡尾酒。老师是我一生都非常珍惜和感恩的人。(我们经常抽空相聚一起聊聊生活)02正是跟老师学了俄语之后,我才有机会和谢尔盖相识相爱,最后还为爱背井离乡,收获一段美满幸福的婚姻。好多朋友都问过我,一个中国女孩子为什么不远万里跑到俄罗斯去,咱们中国的好男孩儿也挺多,怎么没留在中国?谢尔盖的很多同事也很纳闷,俄罗斯美女那么多,怎么他偏偏选择了一个中国女孩子?我觉得这跟我们两个人本身的性格、机缘和成长经历都是有直接关系的。我所在的高护专业一个班有多个学生,其中只有10来个男生,基本上没有机会谈恋爱。医院实习上班,整天忙忙碌碌的,也没有机会认识比较优秀的男孩子。我读的这个专业,注定了工作中基本上就是男女比例失调的状态。(谢尔盖在我的家乡拥抱大山)工作后身边的朋友一直在给我介绍男朋友,我都接触了解过。但被介绍人难免会考虑一些外在的因素。有人会觉得,我的父母是农民,没有退休金,将来赡养老人肯定会有一定压力。还有人觉得,我工资低,医院工作,比较辛苦,婚后多半没办法很好地照顾家庭。种种原因,导致每一次介绍最后都无疾而终。我认识谢尔盖的时候,正是努力学习俄语的阶段,当时学得如火如荼,通过俄语老师,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俄罗斯朋友的社交圈。医院挂水,我通过闲聊知道他是个翻译,想跟他取取经,于是大胆地跟他打了个招呼。(第一次带小谢去我的家乡)谁知俄罗斯人的性格都很直接,有什么想法都会直接问你。他开口就问我有没有男朋友,父母都是做什么的。他还说自己在连云港这边做翻译,临走时要了我的手机号。回去以后他发给我的第一条短信,到现在我都记得非常清楚,还把短信保存在我那款蓝屏手机上面。那句话就是“李媛媛,我喜欢上你了”。当时我看到这样的短信,脸都红了,后来我们在相处中慢慢了解了对方。虽然他是一个俄罗斯人,但是我觉得他骨子里有很多优秀的品质跟我们中国男人很像。许多人都说欧洲男人约会时一般都是AA制,可是谢尔盖不是这样,每次在一起基本上都是他抢着付钱。(我的父母在教小谢包饺子)我和他当时处了差不多半年,确定关系以后,就想去他的家乡圣彼得堡看看。他非常高兴,跑前跑后地帮我办签证、订机票。我第一次到俄罗斯时,正好是年的春节。他的家人非常热情,婆婆、小姑都对我这个中国姑娘特别好。有的人说战斗民族的人都比较高冷难接触,但他们家人真的很善良很热情。唯一让我有些尴尬的事情就是和公公的第一次见面,他在当地的一所大学里任职。当时我跟谢尔盖去办公室见他的时候,他很严肃地跟谢尔盖说,这姑娘俄语不行,要想来俄罗斯生活,必须抓紧提高俄语水平。不然沟通交流都困难,将来还怎么在一起过日子。(第一次去谢尔盖的家乡圣彼得堡见家长)谢尔盖对我真的非常好。面对公公的要求,很多人都会考虑,现在我们还没结婚,工作挣的这点钱一边要还房贷,另一边还要考虑女朋友上学的学费,大部分人肯定就知难而退了。但谢尔盖考虑都没考虑,毫不犹豫地就同意让我继续上学。父母能把我供出来,我已经很感恩了,自打工作以后,从来都不向家里要钱。谢尔盖忙前忙后地给我办学生签证、选学校、交学费,让我反而很不好意思。当时我们来俄罗斯的时候,也是他在连云港工作项目结束的时候。他不打算回中国了,就送我去圣彼得堡一所技术大学里上了预科,重新学习俄语。(圣彼得堡美丽的夜景)03圣彼得堡这个城市带给我的震撼很大,非常吸引我,这也是我留在俄罗斯的原因之一。我去过莫斯科,它给人的总体感觉就跟北京、上海一样,外来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强,让人感觉岁月匆匆。但圣彼得堡的节奏很慢,文化艺术气息浓厚,博物馆、歌舞剧院、影剧院随处可见。另外城市里有很多岛,连接岛和岛的桥梁非常的漂亮。彼得一世统一俄罗斯以后的多年,是俄罗斯最辉煌的时代,当时的首都就是圣彼得堡。城市整体的建筑风格非常漂亮,古城区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市区的房子不像北京、上海、莫斯科那种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这里都保留了多年前的传统,随处可见各种巴洛克式风格的建筑。(桥与桥的相遇传承了这座古老城市的文化底蕴)这个城市的冬天虽然漫长,但是夏秋两季真的非常美丽。有人说,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它的宽度是无限的。我们可以在有限的长度上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阅历,去多看看、多听听、多感受不一样的人生。我觉得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我的生命中遇到过很多人,但谢尔盖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很难再遇到这么一个能够全心全意对我的人。我在俄罗斯学俄语那会儿,连婆婆都会想,自己的儿子为了女朋友这样付出,是不是太傻了。正是他这种一心一意为我好的态度,让我更加下定决心要留在俄罗斯,并且嫁给他。(我们手捧烛火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其实在俄罗斯上学的那段时光,我的压力很大,并不想一味地等着谢尔盖帮我,很想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但是俄罗斯的法律规定,留学生是学生签证,没有工作签证的人禁止打工,如果非要打工,警察则有权力拘捕你。这可把我愁坏了,只能每天等警察晚上下班了,才能去餐馆刷盘子,时间有限,养活自己十分困难。还记得有一天晚上11点多在餐馆下班后,我坐地铁倒公交回家,被一个人尾随了很久。那个时候谢尔盖住在公司,婆婆也不在身边,当时可把我吓坏了。这次经历后,我再也不敢在餐厅里打工了,换了一个接发传单的工作,时间一长感觉跟传销一样,也不敢再做。再后来我找到一个医疗中心,给人家做翻译,一天能赚一两百块钱,特别开心。(俄罗斯餐厅的标配)后来我想到这边的博物馆特别多,可以考个博物馆的讲解证当导游,于是就报考了冬宫博物馆,也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它跟巴黎的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导游证的考试非常严格,就拿冬宫的考试来说,我们先在里边学习三周,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了解博物馆内部的布局。冬宫内部的展品有多万件,分为各个区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当时记的东西非常的多,可我最终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考下了这个证,而且那批考生30来个人里就我一个外国人。(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内景)考试的时候我才发现,只要经历过国内高中的应试教育,在俄罗斯基本上就是学霸的存在了。就拿我和谢尔盖来说,他也有博物馆的讲解证,当时我俩一起参加的考试。备考阶段婆婆问我学得怎么样,我自信地回答没有问题,而谢尔盖还在那里吭哧吭哧地背记各种内容。后来俄罗斯的旅游业慢慢发展起来,到处都缺导游,会中文的俄罗斯人虽然有,但是能把中文说得非常好,把俄罗斯历史介绍得特别明白的不多。当时我已经拿到博物馆的讲解证,开始带旅游团,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三年之后买了自己的大房子。(宏伟的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外景)谢尔盖在我的事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那段时间里去了缅甸工作,在那边待了整整4年。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结婚,对于我应该选择继续上班赚钱,还是去缅甸跟谢尔盖在一起,当时家里有过激烈的争论。小姑和我是一个阵营,婆婆和家里那些表哥表妹是另外一个阵营。其实主要还是婆婆和我对立,婆婆希望媳妇和儿子两个人稳定地在一起生活。(和谢尔盖的弟弟妹妹在一起)但是我当时想多积累点资金,和婆婆的想法产生了一定的分歧。摆在我面前有两条路,要么以工作赚钱为主,要么以家庭为主。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也听取了家里老人的建议之后,我觉得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更重要。人这一生中钱是赚不完的,但是有的时候肯定是要有一定的取舍。我认为如何平衡很重要,就跟随他去了缅甸。俄罗斯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善,我身边的俄罗斯人,都觉得中国非常棒,中国非常好,中国人也非常努力,中国人就是正能量的化身。婆婆经常说,“媛媛谢谢你,谢谢你来到我们这个家庭。”谢尔盖88岁的奶奶也经常说,“感谢你的中国父母培养出这么好的一个姑娘,谢谢你能来到俄罗斯,我们真的太爱你了。”(和小谢的俄罗斯婚礼)然而在我身边也有不少中国女孩嫁到俄罗斯,但好景不长,好几对都离婚了。其实跨国婚姻并不神秘,婚后的琐碎跟中国的每个家庭都一样,养孩子、上班,各种鸡毛蒜皮的小矛盾。人们常说再好的婚姻一生中都会有次离婚的念头,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幸福秘诀在于——第次的握手言和以及第51次的原谅。(面包蘸盐请父母吃,谁扯的块大谁当家,我的大)04俄罗斯人的婚姻习俗有很多。说媒时讲究单日说媒,忌讳星期三、星期五和12号。牧师主持订婚仪式后,双方才可以开始筹备结婚,举办订婚舞会。结婚时摆“门形”婚宴,在婚礼上还要三吻双亲,婚礼后还有结婚拜访周。在婚宴上,新婚夫妇要各掰下一块面包蘸盐后敬献给自己的父母,以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在俄罗斯的婚礼当天举办宴会)现在俄罗斯几乎所有的城镇都有“结婚登记宫”,俗称“幸福宫”,这种“宫”基本上都是两层楼房。一层是表格登记室,二层是宴会厅,我们在俄罗斯的婚礼就是由“幸福宫”的工作人员主持的。当时我们挽着手踏着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旋律,进入登记大厅。而后在亲友们的掌声祝贺中,我和谢尔盖交换了戒指,接过工作人员送上的结婚证书,在乐声中走出大厅。有些人结婚前纠结于彩礼,大房子和一辆好车,而我结婚的时候,没房没车没彩礼,生完孩子也不会有人给你伺候月子。房子是我们努力拼搏自己买的,车子想要的话以后一起努力,至于彩礼,其实我认为很多人纠结的是旧风俗的面子问题。过多的纠结于这些是很容易在婚姻中埋下隐患。(参加表妹的婚礼)至于伺候月子,俄罗斯从来没这个传统,我也不会把伺候月子、照顾孩子等观念强加到婆婆身上。有句话说得好,管好生我的和我生的就可以了。我和婆婆彼此都尊重对方的私人空间,即使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七八年也基本上没红过脸。婆媳关系如果不和,多半是干涉对方的生活造成的矛盾居多,其次就是小辈把责任强加到老人头上导致的埋怨。当然国外这种过度的距离感和充分的自我空间,会让家庭少了浓厚的亲情感,以至于很多人老年孤独。陪伴和爱才会有浓厚的感情,晚年的子孙绕膝也不失为幸福的生活,两种生活态度各有利弊,能够中和一下最好。(婆婆和我们在一起)05虽然婚姻和家庭生活都十分幸福,但是远嫁俄罗斯也给我带来了无法弥补的遗憾。年,父亲从生病住院到离开人世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对于远在万里之外的我而言,一个星期真的太仓促了。当时我以为他住院只是因为一次普通的感冒,打几天点滴就会好。结果他的病情突然加重,短短三天时间就走了。我发了疯地订机票赶飞机,还是没有赶上看他最后一眼。当时我在机场候机楼里得知他没有等到我就走了,从坐上飞机,到后来下飞机,拦下出租车往家赶,眼泪一直止不住地流,根本停不下来。我恨自己为什么要嫁这么远,那种懊悔在心里真的无比的酸楚。出租车司机看我一直流眼泪,好心安慰我,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别哭坏了身子。(父亲就葬在那片生我养我的山林里)我原本想着等日子过好了,有了大房子,把父母接过来住段时间,让他们来看看女儿生活的这个城市,看看外孙,但这一切都没有等到,等来的却是父亲的突然离世。古人常说“父母在不远游”,那段时间,我对这句话特别的感慨。远嫁在这时成了一个很大的弊端,老人如果突然生病,需要你在身旁照顾的时候,真的就没有任何办法。尤其是现在的疫情之下,原本我想着,即使嫁得远坐飞机回家也挺方便。但现在两三年都没法入境,和家人只能靠视频联系,其中的相思之苦难以对外人道也。(大女儿爱米粒为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但如果当时我没有选择跟着谢尔盖来到俄罗斯,现在可能医院上班,拿着死工资在一个地方待一辈子。有时候我会觉得,一生这么长,还是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其实我很感谢他,在我选择留下的时候,没觉得我是一个累赘。尊重并支持我的选择,用他自己的方式支撑着我的梦想。如果老天爷让我重新选择,我一定还会选择这个家。如果在漫漫的人生里,你能遇到一个善良干净明朗的男孩。他不因你的家境、工作、信仰等一系列外在的因素犹豫踌躇,来回比较。仅仅是因为你这个人,而对你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付出和支持,请一定抓紧他。(幸福的一家四口)因为每个人一生当中能够遇到这样的人太难了,错过了或许就是永远。芸芸众生,岁月长河,能够遇见你们,真好!
真实人物采访: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