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刘冬莉
实习生唐晓峰戴紫欣陈艳丽
视频剪辑马星翔
00:39在武汉,精粉世家有多火?本地一家自媒体是这样描述的:“在某点评上搜索‘精粉世家’,一共有个结果,从马场角路到盘龙城,名字里带‘精粉世家’的店遍布全武汉。”
凌晨3点从江对面赶过来,只为吃一碗牛肉拌面。食客们从不吝啬对这家店铺的喜爱。渐渐地,位于武汉市江汉区马场角横路79号的余记精粉世家,成为连外地游客都知道的“网红”打卡点。
然而,就在几天前,余记精粉世家不得不更名为“余艳梅拌面世家”。个中缘由,让人嗟叹。
马场角横路上的网红店
“余记精粉世家”被食客们称为是武汉马场角的“初代网红”。
生炉子、熬骨汤、卤牛肉、打扫卫生、摆放桌椅……余艳梅一天的工作是从凌晨3时拉开卷闸门开始的。待到清晨6时,逐渐有客人进来,她和其他店员们便忙着下面、打调料、收碗、洗碗。
动作麻利、说话干脆、性格直爽。在51岁的余艳梅身上,有着武汉嫂子的典型特点。谈起开店,她摆手:“就是个下岗工人养家糊口。”
十几年前,她遭遇失业和离婚后,便跟着在酒店做厨师的亲戚学做菜,觉得牛肉拌面比较好吃,也好学,开拌面店的成本又比餐馆低。年8月22日,余艳梅带着两个嫂子,盘下马场角横路的一家面馆,开了这家名为精粉世家的面馆。楼下开店,楼上住人。
“一开始还没学成,口味不太好。”余艳梅说,面馆开业头一年,亏了不少。但她并未灰心,不断听取客人意见,去省内外各个口碑好的面馆试吃,想尽各种办法提高口感。在她的虚心请教下,热心肠的老湖南向她分享私藏的美味配方,挑剔的食客将真实感受传达给她。就这样,靠着顾客们一个个意见完善改进,才有了后来的经典牛肉拌面。
在各大美食网站上,挑剔的食客从不吝啬对精粉世家的溢美之词。
“牛肉带有肉筋,非常脆弹。面有嚼劲,放久了也不会变浓。”
“以一己之力带火了整条街。”
-年期间,余艳梅曾作为精粉世家创始人,多次做客武汉本地各大美食节目。从那以后,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会做牛肉拌面的武汉嫂子。
24小时营业的精粉世家,成为很多武汉人的深夜食堂。从年开始,“余记精粉世家”连续三年登上“大众点评必吃榜”。年,武汉疫情解禁后的第二天,有网友拍到这家店门口排起两条长队,一条队是拌面、另一条是面窝。
倔强老板娘坚持不加盟
从年起,一家蓝色招牌的“精粉世家”大招旗鼓地开在她家隔壁,门口放着两块商标注册牌,显示精粉世家和余记精粉世家均为该店老板王某注册。
有传言称,王某与余艳梅是男女朋友关系,精粉世家老店是两人合伙的。感情破裂后,王某另开新店。
从那以后,武汉街头多出了数十家蓝色精粉世家,其他打着精粉世家招牌的店子更是不计其数。但在余艳梅的店子里,却长期在醒目处挂着“只此一家,无分店、不加盟”的牌子,坚持不开分店、不接受加盟、不传承。
“生意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同样的食材和佐料交给不同的师傅来做绝对不是一个味道。很多人只想坐享其成,不用心做食物,不花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的班子,面馆只会开一家垮一家。”余艳梅说,精粉世家火了以后,确实有不少人伸出橄榄枝想要加盟,甚至有土豪承诺“我出钱出店面,你过来咱们五五分成”,但都被她拒绝了。她说,她是一步步创业走过来的,知道很多开餐饮小店的人都是几乎把所有身家投入进去,“万一加盟进来亏了钱,我会觉得对不起他们,睡不着觉。”
余艳梅说,曾有一个年轻人写信给她,说自己加盟了那家蓝色招牌的精粉世家,倒闭了,花光了家里全部积蓄。
两次官司讨回商标
对于别人冒用精粉世家的招牌,余艳梅本不想管。直到年。
那年11月,余艳梅委托某知识产权公司办理“余记精粉世家”商标续费手续时,赫然发现,该商标却是被登记在王某名下。
“这是我的商标,怎么成别人的了?”余艳梅回忆,早在年,她曾委托王某办理注册“余记精粉世家”商标,年1月21日该商标获准注册,核定使用商品项目/服务项目为第35类和第43类。
当时她记得清清楚楚,该商标是登记在自己名下的。
经核查,原来,就在商标获准注册的当年,“余记精粉世家”就被办理了转让手续。负责办理商标转让的是一家咨询公司。该公司既未征询余艳梅的意见,也未取得其书面授权书,且商标转让相关材料中“余艳梅”的签名,均是该公司工作人员代签。
于是,余艳梅一纸诉状将王某起诉到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
审理中,法院认为,余艳梅是“余记精粉世家”的合法注册人,享有该商标的权利。王某擅自以余艳梅的名义,委托某咨询公司办理商标转让,不是余艳梅的真实意思表示,其单方实施的转让行为无效。年11月,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王某将“余记精粉世家”商标由原告余艳梅名下转让至其名下的行为无效;王某立即将该商标返还给余艳梅。
王某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年5月29日,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商标得而复失
经过了两次官司,余艳梅以为“余记精粉世家”的商标就会回到自己手里。然而,年4月,武汉某渔业有限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以“余记精粉世家”与其持有的“精粉世家”商标相同或相似为由,申请宣告“余记精粉世家”无效。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余记精粉世家”商标予以无效宣告。
因种种原因,余艳梅在评审阶段规定期限内未予答辩,遂起诉并上诉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请求重新作出裁定。年3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
7月26日,余艳梅不得不含泪摘下门口使用了13年的“精粉世家”招牌,换上“余艳梅拌面世家”。
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她在店门口醒目位置张贴了“告知书”,称王某联合武汉金某某食品公司和武汉某渔业公司,“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他们于年在广西公司手中购买过来的‘精粉世家’商标以相似商标为由,要求宣判‘余记精粉世家’无效。”同时,店里还贴满了“我不想为资本做嫁衣”的红色海报。
今年5月,那家蓝色招牌的精粉世家发生火灾,余艳梅还帮忙救了火(《极目新闻》5月25日曾报道)。余艳梅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那家蓝色精粉世家店火灾后重新装修时,换上了余艳梅曾使用的烫金招牌,她气不过冲到对方公司理论。最后,招牌拆了,店也转让出去了。现在,马场角横路上只有余艳梅一家拌面馆。
极目新闻记者从中国商标网上查询到,“精粉世家”商标于年9月由广西某公司提出注册申请,年2月获得注册。年7月,该商标被转让至武汉金某某食品有限公司名下,年6月又转让至武汉某渔业有限公司名下。
天眼查显示,武汉某渔业有限公司成立于年,年4月有过一次更名记录。经营范围为:水产品养殖、繁育;鲜活水产品批零兼营;淡水鱼养殖、技术咨询、批零兼营;淡水鱼苗种表粗。(依法须经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此外,该公司涉及两项法律诉讼,均与余艳梅和“精粉世家”商标相关。
3日下午,记者多次拨打天眼查显示的该公司电话,均无人接听。
用了13年的招牌无奈更换
“余记精粉世家”更名“余艳梅拌面世家”后,很快引发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