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食材相逢的盛宴。一整天的腌制,10种以上配料,带着各自迥异的风味充分渗透。
鸡肉仿佛经历了一次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环球航行。
黄姜、红辣椒月桂叶、咖喱、椰丝、椰浆,酱料的制作汇聚地中海到好望角,印度洋到东南亚的食材。
跨国界组合,多族群智慧碰撞出美食的火花,最终在澳门落地生根,形成独一无二的融合菜系。
这道非洲鸡,在非洲、葡萄牙都吃不到,融合了世界味道,是澳门独有。
这样的文案与画面,还有厚重的男声,胃口与味蕾,在刚吃过晚饭的夜晚,被这档《风味人间》的节目又一次叫醒。
(还好,小编还有没吃完的白斩鸡抵抗一下!)
片头看到两个熟悉的名字:陈晓卿(总导演)、蔡澜(顾问)。这样的配置,足以让舌尖和肠胃跃跃欲试,难怪看到了蔡澜先生喜爱的秃黄油。
在秋高气爽,九雌十雄,蟹黄蟹膏最肥美的季节,这样的画面跳入眼帘,实在忍不下去了,看到一半只能暂停,赶紧搜索附近美食。。。
丰收的蟹农在欢呼,浑厚的男声,来自《阿凡达》的配音李立宏,缓缓而来:「秋季,蟹农一年的辛苦迎来回报」。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的导演陈晓卿,带着他的团队,跨过中国、法国、西班牙、摩洛哥、越南、埃塞俄比亚、秘鲁等6大洲20多个地方。历时四年的辛苦,端上这份中国美食大餐。
评分摘自豆瓣开播两周,豆瓣评分高达9.4分。
开播时,陈导还写了首打油诗,把8集的名称与主题藏在诗里:
「这是一次奇妙的风味之旅山海之间偶然落地生根成就万千肴变化作滚滚红尘穿越香料歧路几度江湖夜雨灯火万家处敬请期待风味人间」
中国美食在世界各个角落碰撞、融合,既看到食材的起源,迁移、发展、与变化,也看到今天的落地生根。
镜头穿越四季,安静守候。从荒漠到平原,从山地到海洋。同时,也指向微观的世界。
▌欧亚两端的不谋而合
讲到鲜肉修炼成火腿,镜头转向安徽南屏村,一场雨,又转到了欧洲的西班牙,欧亚两端的人们为了火腿的美味,同时在应对阴雨天气,东西方工艺异曲同工。
中国人认为烹饪的火腿才好吃,讲究因材施教。火腿上方则是厨师无比珍视的部位。
而远在欧洲的西班牙有名的就是伊比利亚火腿,在室内悉心照顾、风干,操作逐步标准化。吃的时候,西班牙人硬是把火腿吃成艺术表演。
▌风味迁移
你以为生鱼片是日本的美食,那就错了。第2集落地生根里告诉你美食的源头与变迁。
在广东顺德,食材本味生吃有年历史。在鱼生盛兴的唐朝,切的薄如蝶翼,仅用食物油与盐调味。
顺德的传统吃法,名「风生水起」,这道生食饮食的活化石。
而日本最早生食鱼肉最早记载在公元7世纪,是中国文化对日本最有影响的唐代。与中国传统生食河鱼不同,生食海鱼更受日本人喜欢
直到酱油酿造术传到日本,山葵和酱油才正式成为刺身的搭档。
▌美食创造力
陕西滩张的石子烤馕、伊朗克尔曼沙的桑嘎,还有法国的面包。同样源于小麦这件自然选择,使用干热烘烤将面食发挥极致。全世界人民对面食的喜欢都是一样的。
▌美食的融合
物种流传,食材碰撞,相互交融,造就多彩的饮食风貌。远在南美秘鲁的利马。
锦卤馄饨、柱候鸡,包括词汇Chifa(吃饭),一个半世纪,中国的人带给秘鲁的不仅是中国炒锅,还有菜种和水稻技术。如今秘鲁菜与中式菜更是你中有我,不分彼此。
食物本身,有着那么传神的故事和文化,看过之后吃起来,舌尖辗转的滋味又多了几种。
刚放完两集,小编想买的机票就有苏州、顺德、启东、四川瓦屋山、河南孟津、澳门、阿勒泰,西班牙、日本......还有6集。。。打飞的,口袋空,忍到双11吧。。。
挑拣最诱惑小编的两道,赶紧打开美食网站,搜搜附近的“秃黄油”、“非洲鸡”。真的有哎!
搜索
大众点评网站不管厨师手艺如何,蟹黄蟹膏的CP,本身就很鲜美。苏州得月楼暂时去不了,先去附近拔草吧。
搜索
大众点评网站感谢这个城市,还有葡式餐馆的存在。世间还有那么多美味,乘着牙口好努力追啊!人间真是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