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二期白话吃吃吃餐饮开店第一条

全文字数:阅读时间:12分钟

如果说世上唯一与消费者相关并且不需要广告投放的,估计就餐饮行业了,餐饮行业作为重复购买最大的品类,独具一格的产品是企业存活的底线,这也就决定了餐饮只要产品(或服务)足够好,就一定会有客源。

虽然各位餐饮老板都知道菜品是首要因素,但可惜世上能把菜品或服务做到极致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不得不另辟它径,通过营销的方式让企业活下去。

餐饮开店要赚钱,请大声喊三遍:选址,选址,选址!

选址有时候就像选媳妇。不能只贪图好看,更要考虑好用,光鲜亮丽客流密集的区位必定成本高,穷乡僻壤犄角旮旯的位置虽然便宜,但无人问津也是在浪费资源,选址其实选的是跟企业自身匹配的位置。

商战不同于军事战,军事战拼的是“你死我活”,而商战为了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两家相邻的包子铺不想着如何提升自己产品,而是琢磨如何把对方客人拉过来,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价格降无可降,然后产品下降,最后两家店同时关门大吉。

当然如果能选择一个没有同品类竞争对手的区位,至少可以在短期内先到先得,快速占据此区位消费者的认知。

选址方式与品类属性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快餐店、简餐店,家宴等品类,在选址上均有不同。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店与坏店,/月跟10万/月都能做生意,关键在于餐饮店属性能否支撑起区位成本,匹配度越高,盈利的机会也会越大。

小餐饮千万别信成功学,也别听培训老师讲什么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选址秘籍,麦肯星的方法只适合麦肯星。当你还处在幼儿园阶段的时候,直接让你考高数,不挂都见鬼了。

更不要借鉴那些犄角旮旯的火爆店、网红店,网红店的营销成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除非一开始就有万,否则不要轻易尝试这种“花式”开店。

所有做餐饮或者做生意的都知道,店铺选址为的是更低的获客成本,但是很多老板容易忽视“你的客”和“别人的客”有着不同的属性。

例如真功夫开到火车站写字楼没问题,但是开到同样客流密集的老城区就会显得格格不入。虽然都有客人,但是两类客人对餐饮的需求截然不同。选址的本质是让与经营定位所匹配的人群,看得见、找得到、方便来。

所以很多新手看到“质优价廉”的空店就迫不及待出手,最后发现自己做了“接盘侠”。

选址核心四板斧:区位、点位、租金、面积,在此小白就跟大家一一介绍,希望这些“不成熟的小建议”能够有所帮助。

一、区位。从属性上分为三种:流动型区位,社区型区位,复合型区位。

1.流动型区位的典型代表是车站、机场等交通中转站,客流极为密集,节奏快,客户心态急躁(匆忙赶路)。对于机场,总客流人数相对车站要低,并且候机时间长适合有档次调性的大型品牌连锁入驻。对于火车站、汽车站:客流密集,候车时间短,翻台率高,适合快餐简餐入驻。

2.社区类区位:医院商圈、学校商圈、写字楼商圈和居民区商圈四类。

(1)医院类商圈:客流对于食物营养要求较高,不只是单纯为了吃饱,医院检查的患者对吃的要求偏向与营养类菜品,医院旁边粥店较多的原因;

(2)学校商圈:主要分为小学、初高中和高校三类。小学商圈面向的其实是学生家长,下班接孩子放学之后学校附近吃顿便饭;初高中旁边的餐饮大多是学生放学的据点,购买力固定在一个较为明确的范围,奶茶店、小吃店之类较多;大学旁边则作为社交属性存在,消费时高时低,鲜香新潮作为首选品类;

(3)写字间商圈:对于加班狗而言吃饱是第一要务,中午快速吃完然后回公司睡个午觉,所以低价量大速度快是这一类商圈餐饮的核心竞争力。写字楼商圈的餐饮类别较多,除了中午吃饱的需求之外,还有一两个适合公司聚会和宴请客户的门店,这类餐馆必须有特色且不失逼格。

(4)居民区商圈:老城区的小区居民通常年龄较大或者以及外地年轻人较多,通常买点熟食然后回家做饭(老年人更习惯在家吃);新社区以年轻本地人为主,小家庭出来吃顿简餐是生活常态。

3.复合型区位:流动型区位和社区型区位在同一区位出现或有所交叉,这类商圈称作复合型商圈,并且通常是城市的核心商圈。大多数城市第一个复合型商圈都是在火车站周围3公里。在此商圈的典型代表是店中店,商场中的美食广场是具体表现。在此商圈的临街店铺租金成本过高,不如联合起来做个美食广场来满足上班、逛街、休闲、赶车各类人群的需求。

二、点位。区位只是开店的第一步选择,然后锁定区位之后要考虑的是具体的点位。在此做一下友情提醒,千万别以为搞定了区位就搞定了获客,区位好不代表店铺火爆。例如在学校旁边,开到大学门口正对面,要远好于开在出了大门还要走米(现在人那么懒,米已经要人命了)。

在同一区位里,选商铺、选点位,选的是客流动向线,选址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两日三间”才能再做判断:“两日”指的是工作日、节假日,“三间”指的是早间、午间、晚间,综合起来就是6个时间点,最少观察两个星期才能下结论,千万别被低价和中介美女冲昏头脑。

实际举个例子,如果打算在郑州写字楼附近开个临街的客单价在20元左右的盖饭店,点位太偏,直接跑偏;紧挨厕所,大门紧锁;开在转角,必定挂掉……

客单价定在20元,就意味着是一个针对年轻上班族翻台率在1:5的中午吃饭的场所,不显眼上班族就懒得找,懒得找就没有足够的进店,不进店就无法带来足够的翻台率,没有翻台率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开店干啥?做公益么?

三、租金。当餐饮定位确定之后,客单价也就定下来了,随之区位选择也基本敲定,通过对点位的盘整,选择三到五家作为备选,然后核心考虑的就是租金。租金的高低直接导致了获客成本,通常情况下高房租一定会带来高客流,高客流伴随着进店率和翻台率,然后核算租金在整个餐饮运营中的均摊成本,核心计算进店捕获率、盈亏平衡点,两者必须同时计算,不可厚此薄彼。

进店捕获率=同类型点位加权日均实际进店人数/实际日均路过人数,在交钱租店之前可以仔细观察统计,30米范围内的店铺每天有多少人进店,以及一共有多少人路过,比较简单易懂。

盈亏平衡点=实际到店人数×客单价-店租-运营成本(房租水电人工)-食材成本。当平衡点=0时,此时每天保本的到店人数便可统计出来,然后与进店捕获率对照,看是否能够匹配,超出部分就是可能获得的利润,有利可图就可以考虑下注。

四、面积。租金和面积成正比,但开店的核心是坪效比,而非店大。坪效比就是在单位面积内产出的利润,这个利润并非一条比值向上的斜线,而是一条S型的曲线,达到某一数值后趋于平缓。当超过这个数值会后,随着店面面积的增大,利润反而会下降,因此到底开多大面积的点,要考虑三个维度:品类角度、成本维度,经营能力维度。

品类角度容易理解,例如一个只卖肉夹馍的店,搞个㎡是没有意义的(除非店是老板自己的),如果是想开个火锅店,就要考虑选择一个面积较大的。

对于成本维度,面积过大就会有两项成本超支。一个是多余面积的设计、装修成本,一个多余面积的经营成本。刚开始开店的新手都很容易用店铺面积而不是营业额或工作量来计算需要的服务员人数。工作量和营业额有关,营业额如果没做起来,多余的人员瞬间就变成了成本。

第三点经营能力维度是开店之前最难评估的。新店开张需要招聘新的团队,短期之内很难看出店长管理能力的高下,㎡所需要的统筹能力远高于㎡,盲目大店会让老板身心交瘁。

对于创业期的小餐饮,推荐在初期的时候用小店铺来试水,后续一点一点的进行调整,相较于大的店铺,小店铺用来做经营调整的成本更低,风险更低。

餐饮开店要吸睛,请大声喊三遍:门头,门头,门头!

在我过往的咨询案例中,传统餐饮老板非常注重区位。但是我想说的是,时代发展到今天,餐饮行业已经度过了渠道为王阶段。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就算你卖的包子再难吃,只要能开在火车站门口,一年下来也能赚的数钱数到手抽筋,哪怕你把店开到火车站,该不赚钱还不赚钱,因为好的区位一定伴随剧烈的竞争,必须同时考虑如何在同区位竞争中脱颖而出,两者相辅相成,餐饮才能熬下去。

文章开篇就提到了,餐饮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做广告投放的行业,其原因是因为餐饮店铺本身自带广告属性,这个广告属性的具体体现就是门头,也是能在同区位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

对于餐饮行业而言,门头是整个品牌战略的核心呈现。

有太多的企业花了重金搞定了产品和品牌定位,但是最后毁在了一个门头上。举个非餐饮的例子,康*洗衣,且不说定位,单看这个跟打印店一样的门头就已经让消费者觉得你们洗的不干净了。

餐饮作为不得不开店的一类企业,将饿着肚子的行人吸引到店里是第一要务,门头是吸引到店的第一呈现。因此有效的门头视觉必须伴随吸引客群到店的营销策略直接展现在门头之上。

门头是餐饮企业全天24小时无休的销售员,时刻呈现品牌策划团队对消费需求的洞察、对目标客群消费心理决策流程的深刻把握展现出来,用点带面的传递出“选择我们而不选择其他”的理由,从门头就能看出策划团队的水平。

一个合格的门头至少要解决四个问题:你是谁?有何不同?何以见得?与我何干?

哪怕是麦当劳肯德基这类国际餐饮巨头,都会在门头上下苦功夫,米开外就能看到他们的符号(M或者老爷爷);如果开在街角,那么三个面一定都出出现logo;门头的颜色全球统一;显眼的标准差异化(24小时营业)……

总体来说三句话:

1.门头是企业战略;

2.门头即品牌;

3.门头是销售员。

既然门头是企业战略,那么门头注定不能仅凭老板喜好和大众审美,单纯的美感设计是无效且无意义的。

在此列举集中门头设计的误区,别让审美和喜好搞垮自己企业。

1.消费者看不懂:为了装文艺,滥用繁体字、变异色以及难以识别的字体。开店不是办展览,平头老板姓只是想吃顿饭,又不是去陶冶情操,门头搞这种模棱两可的字体着实让人堪忧。

2.消费者不知道你是什么店:XX美食、传统美食、xx大酒楼这类早期大而全的门头,消费者无法快速识别能在店里吃到什么,尤其是一个小店打着“大酒店”的门头,天知道这个屋里卖的是什么药。

3.消费者只知品类不知品牌:在信息纷杂不堪的时代,任何一个品类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做。门头只打个“黄焖鸡米饭”,消费者是无从得知你的鸡和别家的鸡有何不同,选择你可能只是因为距离近。早些年的中国餐饮跟风效应严重,一瞬间各种红焖羊肉、各种烤鱼烂大街,哪怕某家的烤鱼特别好吃,但消费者也记不清到底品牌名是啥(最多记着在哪个街道上有个好吃的店),指望口碑传播是不可能的。

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把门头做好,就必须把门头呈现的独树一帜,越是精准的品类,对外的传播就会越聚焦,越是差异化的门头,消费者认知就越清晰,消费者决策购买的动机也越清晰,消费者心智对品牌也更有记忆点。

门头除了内容之外,第二重要的是颜色。例如西式快餐(麦当劳、肯德基)普遍用红和黄,如果跟风继续使用相同色系,最终的结果会淹没在消费者认知当中,因为大脑记忆机制通常只能记住数一数二,后面的三四五六七是谁,无关紧要,如果想在同品类中突破认知,必须采取对立的方式,制造与现有认知的冲突,否则只会沦为行业老一的肥料。

选址和门头是餐饮开店的筹备期的最后一步,也是运营期的第一步,不要异想天开的认为自己的菜品好吃就能赚钱,因为“好吃”这个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通过严苛的经营策略,才能真正建立消费者心智中的“好吃”。

PS:某家调研机构统计,中国每年新增万家餐厅,但同时也倒闭了万家餐厅,倒闭数是开店数的91.6%,倒闭餐厅平均寿命仅为天。

从数据来看,餐饮的进入门槛实在太低,诱惑太大,遥想小时候经常听到父辈说起,“等退休了开个饭馆吧”,toooldtoosimple。

做咨询这么久,从来没见过哪件事情不用心就能做成的,所以希望想做餐饮的“老板们”,提前掂量一下自己的水平,弄清楚餐饮行业的弯弯绕绕。

本季全部完结,下期将围绕更让人头疼的——“泛孩子”行业聊聊白话,敬请期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2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