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像过家家的《中餐厅》走到了第五季,评分从6.8一路跌到4.6分,看完收官,我只想说:原来你还能更差啊!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大槽点:
一、嘉宾不好玩、没有综艺感
之前黄磊在《极限挑战》中提过,综艺节目要看好最重要的是:出戏,要出戏!
这一点,5位常驻嘉宾只有宁静有这个觉悟,并在最开始就喊出口号:之前的中餐厅都不好看,这次她来了,一定会好看。
也许是在浪姐总结到的经验,宁静很懂综艺套路,会来事,知道怎么样制造话题,知道如何做才是节目需要的;
虽然我也不喜欢她总是一副霸道、油腻的样子,仗着自己年纪大、辈分大,瞎指挥别人,搞得大家都小心翼翼的,都很怕她,而她又是很享受别人都怕她的感觉,就挺纠结的;
可惜,中餐厅不是浪姐,乍一看嘉宾老中青都覆盖了,照顾到了所有的观众层,可是对着一堆不认识的人,不好笑有没有梗,大家也硬捧不来。
这里没有人配合她,独木难支,头两期的时候宁静总是有意识的和黄晓明抬杠,总想找话题炒,奈何黄不接招,其他人更是钝感十足;
于是,我们看到了拘谨不安、不会沟通的姚安娜,除了真啥也不会的丁真,单纯中透露着精明的周也,无聊佛系的黄晓明,把“静姐不爽了”写在脑门上、夸张的豪爽的宁静;
后来宁静也焉了,放弃搞气氛了,加入了混通告大军,到点打卡上下班,拿钱走人;
一派和谐~
于是,只剩下一个唯唯诺诺的黄晓明和一个叨叨的宁静撑场,再也没人关心节目好不好看。
二、节目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经营!
不可否认,在国外的那几季很成功,它的成功在于真实,我们看到了几个不太熟悉的明星,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合伙经营餐厅真实的困难和冲突:
财务想要控制支出,大厨想采购自己所需的食材而产生的争执;
如何让不知道你是明星,不给你面子的客户来你的餐厅消费;
面对语言不通、口味不同的老外,如何在保留中餐味道的基础上入乡随俗;
在起始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维持运营,让餐厅生存并且最终盈利;
从陌生到熟悉,从争执到平衡,五位合伙人之间特别奇妙的那种火花碰撞,有矛盾有磨合但并不妨碍他们像家人一样相互关心相互包容。
这一切,都会让观众有真实的担忧、真实的愤怒、真实的感动~
现在呢?
经营的角度几乎没有;
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客人,每天到指定的地点去提前说好的人群中选几个客人,失去了谁会来、有多少人来的期待感;
食材一个电话就送来了,也不用自己去市场选购,也没有财务和大厨在菜场选购的中途;
经营时间也由原来的中餐和晚餐缩减到只有晚餐;
实行预约制,每餐固定桌数,翻台都不带翻的;
口味问题也不存在,只剩下顾客对着请客吃席的主人“感恩戴德”;
因为餐馆的经营者是大明星,一切都可以依靠刷脸来解决,便没有困难,也没有解决困难的过程,甚至可以任意敷衍!
三、广告太多,综艺内容为广告让步节目火了,赞助商多了,可以理解。这不是赞助商最多的综艺,确是广告时长最多的一个综艺,口播最生硬的一个综艺!嘉宾打广告就算了;来教做菜的厨师在打广告;节目组请的特殊客人要打广告;甚至前来用餐消费的客人也要配合打广告!越看越看不下去,每次看到广告都直接跳过,最后你会发现,真是在广告里面找正片看,去掉广告节目大半时长没了,变成完完全全的为了广告服务的综艺,因广告而存在~四、丢掉了餐厅的灵魂:厨师!
作为一档号称宣扬中华传统美食的节目,嘉宾全员厨艺小白,五个人,没有一个人会做饭!
不是谦虚,是那种黄瓜不会拍、米饭不会煮、西红柿炒鸡蛋会炒糊、把葱认作是韭菜的不会~
接了做饭的节目,怎么敢什么都不准备就来啊~
让这样的一群人开餐厅,仿佛是在讲笑话!
要说不会做饭开什么餐厅啊?
节目组也是煞费苦心,请了当地比较有名的餐馆大厨来,教学两天,速成一下,学一点表面功夫,反正大明星做的,就算是半生的鱼头,油泡的胡萝卜,有什么大不了的,大家一想到是这可是大明星,就都能理解了,都能体谅了,甚至卑微的觉得能吃上就感恩戴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