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集生活我在清明上河图里发现了外卖小

当今现代人已经离不开外卖这一服务了

它为众多上班族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能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很多人都以为外卖是现代人的发明

但其实,早在千年前的唐代、宋代

就已出现点餐外送服务

跟着西泠雅集一起去探索吧~

01

《清明上河图》里“外卖小哥”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国宝级文物。它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对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的真实记录。

在这幅独一无二的画卷中,不仅饱含了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能发现很多有趣的故事。

比如在上面这幅《清明上河图》局部图里,其实还藏着一位系着围裙、手上拿着碗正赶着送外卖的店小二,也就是我们现代社会的“外卖小哥”。

你看出来了吗?

02始于唐朝的“外卖”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外带习惯。

唐朝期间,士人间已经有外卖服务的前兆——外带服务,称为“立办"。

据唐代文人李肇所著《国史补记》载:“德宗(-年在位)非时召吴凑(-年)为京兆尹,便令赴上。凑疾驱诸客至府,已列筵毕。或问曰:‘何速?’吏对曰:‘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常可立办也’"。

虽然时间紧迫,但吴凑依然在客人到来前备好酒席,这也证明唐代的士人阶层已有带着锅碗瓢盆去酒楼,把预先订好的饭菜外带回家的习惯了。

03发展于宋朝的“外卖”

城市庶民美食文化兴起,街头上的小吃连皇帝都非常热爱。

根据宋代文人周密(-年)的著作《癸辛杂识别集.德寿买市》载:“隆兴间(-年),德寿宫与六宫并于中瓦相对,令修内司染坊,设着位观,孝宗(-年在位)冬月正月孟享回,且就看灯买市。帘前堆垛见钱数万贯,宣押市食歌叫直一贯者,犒之二贯。时尚有京师流寓经纪人,如李婆婆鱼羹、南瓦张家圆子之类"。

这说的是宋孝宗曾于隆兴年间的一次灯节中,点了外卖“李婆婆鱼羹”、“南瓦张家圆子”,还给了不少小费。

连皇上都爱点外卖,民众当然也跟风流行,据《东京梦华录》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说明宋代居住在汴京的小康家庭,已经习惯购买外食懒得下厨了。

04宋朝的“外卖餐馆”

据资料显示,宋代汴京各家餐馆依等级可以细分为:“正店”、“脚店”与“分荣”。

正店即是大酒楼,多为有身份地位的人提供消费,还能够自行酿酒与卖酒,但没有外卖服务。

脚店为中上等级的餐厅,只有达到一定金额才提供外卖服务。

分荣则相当于今日的小吃店,不仅有外送服务,还随传随到,更有专门经营外卖的分荣出现。

05宋代人如何点外卖?

在没有手机的宋代,人们如何点外卖呢?

一是家丁采买,由家丁前往饭馆、酒楼点菜后,由专人送至家中再付钱,相当于今日的货到付款的模式。

二是约定送餐,与店家签下长期的外卖合同,店家定期定时将美食送至客户家中。

第三种是上门兜售,因为宋代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内娱乐场所林立,也聚集不少民众,此时店家就会将事先准备好的餐点带至现场叫卖。

06宋朝的“外卖小哥”怎么送外卖?

在交通不便,没有车的宋朝。“外卖小哥”只能依靠双腿奔走于大街小巷。

然而当时已有饭菜的保温技术。宋代用于盛装外卖的容器是环保又精致的温盘,又称为暖盘。

用来保温食物的器皿,有上下两层,中间有空隙,只要在使用前向中间夹层倒入热水,就能达到保温的效果。

再将装有餐点的温盘,放入便于携带行走的长形抬盒——食盒,就可以去“送外卖”啦~

与如今的外卖相比

宋朝的外卖毫不逊色

不仅有成熟的保温技术

也有丰富的外卖菜单

即便我们有一天突然穿越回宋朝

也能过上便利的生活啦~

资料综合来源:大宋女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