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一切机会学中文的西班牙篮球教练保龙最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曹林波

Pablo,原本翻译为帕布罗,但是为了更好交流,他更喜欢“保龙”这个更中文化的名字。

保龙是西班牙人,年,他拿着西班牙级别最高的三级教练证书(可以执教参加西班牙甲级联赛俱乐部的水平)来到了杭州NBG青少年篮球俱乐部。

从完全不懂中文,到现在交流全无障碍,全程用中文进行教学,不需要助理教练,才过去四年。现在保龙不仅自己带班培训,还能帮助俱乐部的其他外籍教练,特别是自己的西班牙小老乡,去和同事、家长、学员沟通。

和很多人学一门外语的想法一样,保龙也觉得要想学得快,就要多和本地人接触,而他最喜欢的途径是去本地人开的小餐馆吃饭。

他曾经去一个面店,没有英文菜单,菜单上也没有图。因为他发不清楚“饺子”的发音,老板费了好大劲儿才搞清楚他要什么,不过老板很有耐心,和他说了很久。保龙也没有知难而退,此后经常光顾这家店,直到现在。

住在临平的保龙也经常会打顺风车,和顺风车司机聊天也是他非常喜欢的了解中国的方式,“有一次我和一个司机聊了一路,我卡在一个词上,一直想不起来该怎么说,最后是通过手机翻译才让他搞懂了。”这对保龙来说,不是麻烦,反而是一种难得的学习过程。

也许和那些资深“中国通”相比,保龙的中文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他一直在想办法进步,因为保龙知道只有在解决了语言问题之后,他才能够在教学中更加清楚地把自己的篮球理念传授给学员和家长。

而除了语言障碍,保龙在这个过程中,也渐渐发现两个国家不同的观念也是一道坎儿。虽然在西班牙就有教学经验,但是保龙到了杭州,依然需要重新适应。

“西班牙的孩子在体育方面多少有些基础,但这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零起点,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得更加细致,注意各种细节。”

“西班牙的体育影响力很大,历史也悠久,家长对于孩子学习各种体育项目的意义非常了解,而这里的家长除了强身健体,重视度并不是那么高。”

“西班牙的家长不会像这边的家长保护欲那么强,所以我们除了教孩子,还需要慢慢教这些家长,用正确的方式来帮孩子。”

保龙把这些经验积累起来之后,还会传授给自己的西班牙老乡。“我有很多老乡刚刚到这里来的时候会做很多计划,要这样,要那样,我就会提醒他们,悠着点,中国的情况和西班牙的不太一样,节奏和效果要慢慢来才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保龙也越来越看好中国这些小球员。“中国孩子学习速度更快,而且由于他们的训练时间比较少,所以特别珍惜每一次训练机会,也看得出他们对篮球的热爱。这样的学习会对他们未来二三十年的人生产生很大影响。”

保龙说,由于疫情,他已经有很久没回西班牙了,有点想家了。但是他还是希望能在这里闯出点名堂来。“我喜欢篮球,我希望能够把这份喜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可不仅仅是到这里来赚钱。”

点击进入专题,看更多生活在杭州的外国人的故事。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