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写过一篇《可怜天下父母心狠手辣》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在县城开餐馆的母亲因为孩子偷拿了2块钱,私自买一支自动铅笔,就被母亲呵斥跪下且殴打的真实事件。所谓呵斥还伴随着侮辱和恐吓,比如:“再不说我要用刀子把你的嘴割开”、“你怎么不去死?!”“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要脸”,甚至还假装打“喂,是派出所吗?快来把我儿子抓走关起来......”;所谓殴打,除了扇巴掌还有铁制衣架。孩子就跪在餐馆里,餐馆营业依旧,母亲还要时不时切换“嘴脸”,对着结账的顾客笑脸相送。
我没有做过实地调研,也没有看过相关数据,不知道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这样对待孩子的方式还有多少。但是文章的结尾有一句话说的好——正是这些散布于大街小巷的日复一日的侮辱、损害与暴力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与社会的未来。我当然希望这些都是少数极端,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用这样人格侮辱和殴打的方式对待孩子肯定是不对的,这样的暴力教育更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图片来自网络所以,我想讲讲我身边看到的普遍故事,或者是我所看到的大多数。不同的教育方式下的孩子,差别能有多大。
1
我的一个姐姐,生活于浙江某地小镇,医院做会计,正式工。孩子快二周岁了。有一次回去,交流起关于孩子的问题。因为姐夫常年在外地工作,所以带小孩的重任自然就落在她的肩上,但是她白天要上班,医院工种特殊,周末还是单休,平时白天就把孩子放在婆家养。晚上下班后去婆家吃晚饭,然后陪孩子玩到8点多,等孩子睡下之后再回自己家,孩子就跟着爷爷奶奶睡。
图片来自网络这大概是现在很多人带孩子的方式,听完之后我也觉得无可厚非。毕竟对于一个女性来说,要在老公不在身边的前提下,一边带孩子,一边上班,其实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但是细想一下也会发现其中的矛盾,她一边嫌弃老公赚的不够多,所以催他拼命赚钱,一边又抱怨他常年不在身边,无法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家里有什么事都得靠她一人承担,所以小孩在当中就会成为“牺牲品”,缺少父母陪伴,甚至跟父母都不亲,这孩子现在都没法单独和妈妈一起睡,只想回爷爷奶奶家。
其次,是她陪孩子的那仅有的三个小时时间到底用来做什么呢?我在夏天见过一次。铺好垫子,就让小孩在地上爬,然后拖着带轮子的玩具走,看着他不让他摔倒受伤就好。爬累了就抱一会,做点鬼脸哄一下,然后说一些简单的单词。
我问她:“平时都是这样带娃的吗?”她说:“是啊,带孩子不都是这样吗?”
我点了点头,表示肯定,说道:“那也挺无聊的啊,每天就是爬来爬去的,陪着的人也无聊啊。”
她说:“不然能干嘛呢?”我说:“是不是可以买点绘本看看图片啊?或者买点闪卡刺激一下视觉神经?”
她说:“这么小看什么绘本啊,又看不懂。闪卡是什么啊?不买不买,都是骗钱的东西。小孩子爬着爬着就大了,反正白天他爷爷奶奶也会带。”
对话差不多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毕竟我也没有生过小孩,更觉得自己不该插手别人的育儿方式。过年回去的时候,孩子还不太会说话。
2
我朋友,生活在宁波,公务员。二胎最近刚过完三岁生日,大儿子我见过一次,前年刚考上本地一个非常难进的小学(现在读个小学都要考试了)。她大儿子很聪明,5岁就能看英文书,6岁就能讲流利的英语,跟着爸妈去外国旅游的时候已经开始充当翻译了;数学也很好,爱做数独;动手能力强,会拼乐高;记忆力好,跟着爸妈去日本前已经开始看《日本史》的儿童书籍。有一次跟她聊天,我很好奇她是怎么教小孩的,猜测是不是上了很多培训班的结果。答案恰恰相反,他大儿子从出生到现在除了白天她妈负责吃喝拉撒,别的时间段都是自己管孩子、教孩子,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她讲了几点育儿方式大概是这样的:
小孩6-7个月的时候,还不会走路,躺在摇篮里就开始通过“闪卡”训练大脑反应能力了,现在他二儿子也是这样。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接受“视觉刺激”,看各种闪卡图片,并且告诉它图片里的东西分别是什么。不知道“闪卡”是啥的请自行百度,简单来说就是一张张印有各种图案的图片,有识字的、识数的、识别动物的、生物的等等,早教的一种工具。1岁以后孩子会喜欢看电视,每天定时20分钟,只能看国外的动画片,也没有中文字幕,直接听外文原音。每部动画片会反复看好几遍,后期小孩就能说出动画片里的台词了。
她本人比较喜欢旅游,娃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带上推车跑出去旅游了。全程也都是自己背着或者坐推车。就这样,大儿子一路教到现在,二年级的小孩,从来没有上过培训班,已经非常博学了,经常纠正老妈的知识结构,比如去某个旅游景点,她会告诉他这个寺庙是始建于晋代,然后她儿子就能换算出晋代是公元几几年。二儿子现在3岁,也用同样的教育模式,兄弟两早起的爱好就是跑书房看书。
3
周末看了一期俞敏洪的演讲,谈教育。他讲了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我国农村目前大概有多万的留守儿童,常年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待在一起。其中,他抛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农村孩子的智商绝对不比城里的孩子差,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反应能力却和城里孩子相差巨大。
原因是什么?
第一、长期和长辈待在一起。老年人不管头脑反应还是身体反应都比年轻人要缓慢,这些农村的孩子长期和长辈待在一起,他们的生活节奏和处理事务的方式自然也会和相处的人同步,变得比较缓慢。
第二、资源问题。我读的大学的时候见过一个从农村来的同学,连电脑都没见过。现在的孩子肯定都是认识电脑和手机的,但是除此之外,一定有像当年他们不认识的电脑一样的东西,让他们感觉恐慌和自卑。
第三、视野问题。城里的孩子跟着父母经常外出旅游,坐过很多交通工具,见过很多城市地标,但是城乡的孩子可能就没有这么多机会。父母除了外出就业之外,还不太会花钱在旅游这件事上。
4
而我想说的是,资源的差距与不平衡有时候可能被我们谈论的过多,恰恰因为它占据了过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