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涛
成都有好几条街是因为种植了各种不同的花木、水果等而得名,比如梨花街、桂花巷、枣子巷等。
那么,荔枝巷呢?未必然是因为种了荔枝才取的这个名字吗?
非也!
因为成都不产荔枝,也没有人栽荔枝树。
那么,这条街又是如何来的呢?
我这里有一个清朝光绪五年的地图,上面有条名字叫做兴隆街的街道。
这条街的东头是中新街与南新街交口,西头是暑袜中街与暑袜南街交口,南边与东大街平行。
这条街虽然不长,但是因为地处市中心,因为生意兴隆而命名为兴隆街。
有资料说是因街面狭窄而且是东面不能通行的丁字街,形状就像猪肋骨,所以周围居民都叫它肋肢巷。
不过我没有找到标注有肋肢巷的地图。
年修建春熙路时,肋肢巷成为重要商业街,大家觉得“肋肢巷”这个叫法不太文雅,于是就按谐音将“肋肢巷”改名为颇具诗意的“荔枝巷”了。
年的地图已经标出了荔枝巷。
我还记得80年代的荔枝巷,南边靠东基本上都是围墙,围墙内是大门开朵南新街上的四川省财政厅。
北边有一个大门是成都市供电局的,好像供电局的大门后来又改到中新街上去了。
成都市著名的“钟水饺”就在荔枝巷。
钟水饺,古名为“水角”,是四川省成都市地方传统小吃之一。始于光绪十九年(年),因开业之初店址在荔枝巷且调味重红油,故又称为“荔枝巷红油水饺”。
钟水饺全用猪肉馅,不加其它鲜菜,上桌时淋上特制的红油。具有皮薄(10个水饺才50克)、料精(上等面粉、剔筋去皮的精选猪肉)、馅嫩(全靠加工时掌握好温度、水分,肉馅细嫩化渣)、味鲜(全靠辅料和红油、原汤)的特色。
荔枝巷除了钟水饺还有一个很有名气的“金玉轩”。
关于金玉轩再多说几句。
清末年间,成都冻青树一带小商贩云集,有个卖醪糟的早餐摊子,摊主叫朱金玉,他卖的醪糟粉子、醪糟蛋物美价廉,生意格外好,人称朱醪糟。
年,朱金玉有了些名声和家底,就在东玉龙街口子上搞了个双间铺面,请中华书局的一位文人写了“金玉轩甜酒曲”的楷书牌匾(醪糟在川内又称甜酒),开起了醪糟专卖店,专营醪糟系列产品。
醪糟蛋是金玉轩的招牌小吃,用朱家醪糟煮出的醪糟蛋,汤色清亮,可以用琼浆玉液来形容,醪糟漂于汤面,颗颗白净如玉,鸡蛋黄,藏在水中,金灿夺目,黄白分明,如金似玉。
取名“金玉轩“不仅兼顾了老板的字号,还把产品的色、形、意展现的淋漓尽致,恰如其分。
这些名字取得好巴适哦。
现在,居然可以把“厕所”作为串串香餐馆的名字。
哎呀。我都不晓得咋个说了。
金玉轩在原有醪糟蛋、醪糟粉子的基础上
,增加了醪糟糍粑、净醪糟和酒曲子等产品。
那个时候,成都好多家里面都有自己酿醪糟的习惯,我小时候就自己做过醪糟,做醪糟除了米要好以外,酒曲是关键。
由于朱老板制作酒曲的手艺高超,他家的甜酒曲销量极大,成为拳头产品。
金玉轩的醪糟糍粑也是一绝,在清末之时,傅崇矩就已把东玉龙街的醪糟糍粑收入《成都通览》。
年,李劼人在指挥街开设“小雅”餐馆的时候,就用金玉轩的醪糟创制出一道名吃,醪糟鸡片。
年,金玉轩公私合营,迁至总府街商业场内的好吃街。
年,在朱金玉和朱树生相继去世后,金玉轩醪糟由儿媳周素珍和侄孙朱成国制作。
年后又迁至提督街。
年再迁至上东大街,并把作坊设在荔枝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