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歌手赵雷,那个曾经让《成都》这首歌响彻大街小巷的唱作人,曾经就生长在北京的胡同里。不敢说住在北京胡同的这段生活是否对他才华的养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不得不说,赵雷歌曲中的那不做作、不矫情的生活气息与生活细节,都深深受到了北京胡同生活的影响。那里的生活教给了他质朴,教会了他坦诚,教会了他用细腻的眼睛,观察着世间的万物百态。那么,究竟胡同的生活拥有怎样的特色和魅力呢?这首先便要从胡同二字的本身谈起。首先,先来谈谈命名。
有趣的是,老北京胡同的命名都是有讲究的。在不同的胡同里漫步时,如果仔细地记下每条胡同的名字,就会发现:这些老北京胡同的名字都无比的“接地气”,这意味着几乎每一个名字都取材于生活。比如芝麻胡同,油坊胡同,柴棒胡同,米市胡同等的名字便都与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除此以外,由于人在生活买卖中经常会接触货币,胡同的名字也就被取为了金丝,银丝等等了。抛开文学性的语言,不用文绉绉的词汇,这些胡同的名字便体现出了老北京人生活的真实的烟火气息,这些气息并不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而是紧紧的贴着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起居。
曾有幸亲自走入胡同看看,中间所碰到的人和事便不一一赘述。但是有一个感叹却是由衷的:北京胡同的数量着实是不少啊。尽管已经拆掉了许多,但剩下的胡同仍旧弯弯绕绕,曲曲折折,若是没有导航或者当地居民的带领,外地游客很容易走花了眼,迷失在这些巨大的“迷宫”里。为了让游客更好的体验胡同里酸甜苦辣的历史与人文,许多本就居住在胡同里,或是对胡同了解甚深的老北京们会拉着黄包车,或者是骑着电动的小车,载着三五个游客,晃晃悠悠地穿行在胡同的深处。
如果在饭点坐着小车经过某几户人家的窗口,或许能闻到饭的香气。这股香气不同于江南水乡的人们做饭时生起灶台后那温柔的却又带着一丝疏离的香味,而是大大咧咧的,霸道却又质朴的味道。那是独属于北方的味道。这种饭菜的香气直直地冲进人的鼻孔,冲进人的胃里。若是常年居住在南方的人,一定要去感受一下这有着特色的北方的菜香味。
胡同里的餐馆不同于别的地方。大部分的餐馆为了吸引食客,都会绞尽脑汁,或是在门口分发菜单,或是派一两个服务生在门口招揽食客,但是老北京胡同里的餐馆都不同。它们大多是深深隐藏在胡同深处,配着一扇并不明显,甚至还关着的门。有家餐馆便是如此。它的大门是木质的,门的样子是老式的,到了饭点也还关着门,需得游人亲自前去推门,才能发现门后别有洞天。那是一个冰窖改成的餐馆,游客进入里面,还能参观冰窖里面的样子,吃饭的同时还能增长见识。
皇家冰窖游览老北京胡同,主要是为了更贴近生活。有的景点景色处处透露着高雅与不容侵犯的尊严,在看过这些景观之后,可以走入老北京的胡同巷子里,感受一下“接地气”的生活气息,放松放松自己的神经。如此,方能不负北京之行。
沿途拥有我们想象不到的风光,沿途有我们值得发掘的惊喜。希望老北京的胡同就能给予游人惊喜与欢欣,也让更多的人都能在旅行中了解北京的胡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