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五一节武夷山骑行穿越记3

话说年五一节我从江西贵溪市出发,横穿骑行武夷山。第一天是从贵溪市到该市的双圳村;第二天是从江西双圳村骑到福建光泽县的太银村;第三天是从福建太银村又骑回到江西上饶市铅山县武夷山镇下面的肖家元村。说起来这两天从江西到福建,又从福建骑回到江西,其实距离都不远。

第一天才骑行了60公里左右。而且基本上都是平路。算是从信江边上的平原骑进了武夷山脉的山脚下。

第二天也只骑了约40公里。但这天的路有点陡。出发就开始爬缓坡。后面到江西福建交界处荷树岭的上坡还比较陡。下山进入福建后,从黄溪口一路小坡上到深山里的太银村。第二天的行程就已经完全是进入到武夷山里面的感觉了。一路翻山越岭的。

第三天从福建光泽县的太银村到江西铅山县武夷山镇的肖家元村,这天的行程比较有特色。距离虽然只有60公里左右,却又从福建进回到了江西。一路大多都是在武夷山的深山小路上骑行。小路两边满是森林和大片的毛竹。沿路深山里人烟稀少。

说完这三天的行程概况,现在具体介绍第三天的骑行情况。

骑行第二天,我大概下午四五点左右到太银村的村委会。正好碰到一位家在村委会对面的三十多数的村干部。他很热情的邀我到村委会的值班室去过夜。因此当天放假。村委会也没人上班。住在里面也不会添多大麻烦,我也就没有客气。我本来只是想去村委会院子里搭帐篷住的。

村干部很客气,他专门带我到村委会办公楼的二楼去看了房间,又介绍了厕所,洗漱的地方。交流中看到我对他们畲族的文化很感兴趣,还介绍说他们村里编的有村志。并拿来放在接待室里让我有空时可以阅读了解下。

他介绍完就回村委会对面他自己家去了。我第二天走时想去感谢下他,也没有见着他人,只好向他家里人说了声谢谢。

因为中午吃饭晚,吃的也多,肚子不饿,我也就没有出去找地方吃饭。而且我一般在外骑行里也多数时候是只吃两餐。早上一般9点多吃早饭,下午一般两三点左右饱饱的吃一餐,晚上就可以不吃饭,也不会怎么饿。有时方便想吃,晚上也就吃点随身带的紧急食品或者喝点啤酒。可能是年纪大了的原因,下午饱餐一顿后,要好长时间才能消化。而且我的经验是,骑行路上吃两餐才能有减肥效果。

我简单的洗漱后,到二楼村委会接待室看村干部留给我的村志。才知道这里以前是个以打猎谋生的畲族山村。以前这里到山外面去很不方便。不通公路,走路到附近的双圳村去要走几十公里山路,翻山越岭的,很难。外面的人也很少到这里来。村里也就十几年前才修了通村公路。

村志写得很详细,涉及到村里的过去现在,方方面面。讲到畲族的婚俗,结婚要吃四天席,打到猎物要请全村的人一起吃。村里还有人会上刀山。就是苗族人的那种梯子上反绑利刃的那种刀山。

村子后面有个山岭叫火烧关,村志说是北宋时,畲民举兵造反,朝廷派杨六郎来“安抚南蛮”,双方相持不下,杨六郎放火烧山,因此得名。村民以前还会用竹丝造纸。

太银村的来历,是因为这里山上以前产银。不过那是古代的事了。现在好象没有了。

当晚我在村委会的值班室住得不错,用的是自带的床单和睡袋。

第二天早上起来,大概八九点左右收拾好行李装车。村委会门口有村民闲聊,就去打听有地方吃早餐没。结果是,这里根本就没有餐馆,连早点铺子也没有。路边有个小超市。我就去买了点面包之类的吃了,买了两瓶水。然后骑车出发。行前去村委会对岸向村干部家里人说了声谢谢。

不愧是猎人后代,村里几乎家家养狗。都是那种土狗,也叫中华田园犬。见我是生人,总是叫,但还好,不咬人。

刚出发骑了一百多米,还没有出这个自然村,迎面来了一辆面包车。一看,是那种走村窜乡卖菜的。

我此次从武汉出发一路骑来,在湖北的阳新县的乡村里见过这种开着面包车在乡村沿路卖菜的面包车,一般都是两个人,车上装的都是一些村民菜园里没有的日常家常菜。一些僻远的乡村,因为人口少,没有专门卖菜的店铺,村民到附近的街市去又比较远,就出现了这种专门用车装着家常菜走村串乡卖菜的行当。也算是我这次出来骑行长的一个见识。

我专门停车去看了他们都有些什么菜,有水果,豆芽干子之类,也有鱼,小海鲜,还有种山溪里的小泥鳅。也有些日常蔬菜。我还专门拍了个小视频。

弄完接着沿穿村而过的乡村公路出发。我查地图,以为从村里到火烧关那里都是比较陡的上坡。骑上去才发现,公路只有一个车道宽,的确是在森林和毛竹林间穿行。但坡度并不大。骑行不是很费力。感觉行前查地图时,看到这些弯弯曲曲的小白线,生怕是陡峭的上坡路,心里的那种担心有点多余了。

我昨晚住的村部那里,是太银村这个行政村的其中一个自然村,也就是村民聚居处之一。往山上走,沿路又出现了两三处村民出聚居地。但户数都不多。也就三五户七八户的样子。

骑了两三公里,就走出了村子。路边就都是森林和毛竹林了。植被很茂盛。我一个人骑行其间,荒山野岭的,感觉还是有点怵的。好在我一个半百老头,无财无色。没人惦记。要是年轻美女单人独骑来这种地方骑车,还是有点危险的。荒无人烟,你叫喊周围都没人能听见!

大概也就骑了几公里吧,感觉就到了山顶的样子。然后就是下坡。很快到了一个三叉路口。我查了下地图,这里有信号。左边一条小路是去火烧关的,我应该一直往前走。我正看地图时,对面来了辆面包车,我正好向司机打听,司机也告诉了我正确方向。

从这个三叉路口往下,乡村公路就是沿着一条小山溪平缓的下行。一路时不时有人家。走了大概两三公里,在溪水边的一片山坡上,有三四户人家出现了。但房子都很破旧,少有人住的模样。溪水边有位五十来岁的妇女正在路边几株野生茶树上采茶。我看着好奇,专门停车下来跟她聊天。她平时在光泽县城里帮子女带小孩,这几天放假专门带小家伙们回山里来休假。隔了会就从山坡上的房子里来了两三位五六岁小孩。围着她叽叽喳喳的。

路边的几株茶树是野生的。因为平时没什么人在山里的家里,就没有人来采。

聊完天,拍了个小视频,接着出发。下面就逐渐出现了开阔的山间谷地。人家也多起来了。似乎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

然后我就从这个村庄穿过,骑到了一条大路旁边,然后转上了光司线公路。光司线是从光泽县城通往司前乡的县道。公路是双车道的。公路边有条小河。沿路是平坦的平原,远处有低矮的山岭。这里应该是武夷山中的一片平坦的谷地。小河中有一处有挖沙的。我从江西过来的路上,就听路人说,江西那边的河沙是从福建拖过去的。

沿着这条平坦的平地公路骑了半个多小时吧,就到了司前乡所在地。

我行前查地图时以为从太银村到司前乡距离很远,路也很难走的。结果一路上坡并不多,距离也不远,路面也都是硬化的,很好走。骑得也不累。到司前乡才十一点多。

从司前乡往左边走,好象有条大公路去铅山县。我因为事先在地图上找到了个叫篁碧畲族乡的地方,位于深山中,打算骑到那里去看看。地图指示我穿过司前乡,往右边一条僻偏的山溪边的乡村公路往前骑。

我本来想在司前乡吃午饭的。但穿街道而过,一路并没有发现有可以吃午饭的餐馆,就直接骑过去了。可能往铅山县去的那边是不是主街道,有餐馆吧。我走的这边是条小道。路边都没有什么人家。也没有什么车辆。就我一个人。

司前乡的街景,就象回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反正是个破旧的山村小乡镇。

从司前乡出来,沿着一条小溪骑了七八公里,到个叫岱坪村的地方。这一路基本上都是平路。地势也比较开阔,感觉就是山谷间的一大片平原。不过这路已经不能称之为公路了,而是典型的乡村路,只是路面都是硬化的。农田村舍随处可见,这片地方有点江汉平原感觉。

乡道从岱坪村中穿过。我在路边一家小卖铺休息了会,与一位开摩托的年轻人聊了会天。问了下前面的路况。他告诉我,再往前骑个一两公里,就要翻一座山岭,叫鸭母关。那里是福建江西的分界线。过了鸭母关就进入江西了。

当天出大太阳,正午在太阳下晒还有点热。我在小店买了一小瓶啤酒喝。休息了会,就接着沿着乡道,从村民的房舍前往前骑。一公里多,到了一座山坡下。开始爬山。

山岭并不高,岭下是农田。大概爬了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岭头。岭上荒无人烟。山上乡道两边长的多是毛竹林。山岭最高处路边有块界碑。

从福建这边上岭,乡道是好好的硬化路面。但一过岭头,江西这边就是碎石路面了。

路边有家废弃的农舍,都快倒了。一个人在这荒山野岭的,感觉还有点怵。好在青天白日的,心里还好点。

开始下山,我还骑了碎石路面一百多米,很快我发现,没法骑了。一是下坡太陡,二是路面上太多碎石,只好下来推车走。大概推车不到一公里,下到山脚下,乡道又成了硬化路面。可以骑了。

山脚下很快就零星的出现人家。前面不远出现一个村庄。名字还有点怪,叫中村村。公路边有户人家好象在请客。我肚子有点饿了,去向那户人家打听这里有吃饭地没。他告诉我,再往前骑点,下面有吃的。

他实际上说的是篁碧乡。一路平路在山间骑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

(前方山谷平地上的房舍就是篁碧乡所在地)

篁碧乡是武夷深山里的一个畲族乡。我行前在地图上查,感觉这里象是在深山老林中,很偏远的样子。

实际上,这里的房子还不少,是个深山中较大的聚居地。到这里已经下午两点左右了。我赶紧打听那里有餐馆。还好,在街中心区的一个丁字路口找到一年轻老板开的小餐馆。

我点了一个黄瓜炒肉,一个烧豆腐。本来以为黄瓜里面有肉的,可能是老板听错了。他上来一盘清炒黄瓜。我一看两个都是青菜,那怎么吃了。正好,旁边桌子上有别人吃剩下的菜老板还没有来得及收,人都走完了。其中有盘烧的猪肉剩一大盘。我问老板能不能端来吃,他说可以。我就去端来吃了。问他怎么这桌人这盘猪肉剩这多,老板说是因为上晚了,那桌人都快吃完了,所以没吃几块就走了。这盘猪肉还很不错,老板说是山里专门放养的猪肉,一盘要50块。我吃了感觉也很不错。他说反正我不端来吃,他收拾时也会倒掉的。

我边吃还边想,今天捡别人的剩菜吃,还是第一次。自己都觉得好笑,所以还专门拍了个小视频。当时就发了出去。老老实实承认是捡别人的菜吃的。

(捡的别人剩下的一盘放养黑猪肉)

我连吃午饭边带休息,呆了半个多小时,快三点才出发。我吃饭时向老板打听了,他说

我今天差不多可以骑到肖家元村。其实,我当天早上出发时,本来以为当天只能到司前乡的,没有想到武夷深山中的这些路并不难骑。行程比计划提前了不少。

从这里也可看出,我们长途骑行,每天的行程事先都只有个大致目标,实际上就骑到哪就到哪。所以需要准备足够的生活物质。包括紧急食品,饮用水,露营设备等。本次从武汉到福州的骑行,我是重装。是按照走新藏线的标准准备的。可以说是准备骑行新藏线前的一次练兵和设备检验。所以我是有条件在武夷山里随处搭帐篷过夜的。当然也就不必事先定当天终点。一般是骑到四五点再开始考虑到哪住宿。

篁碧乡所在地是山坳中的一片山谷平地。周围有不少农田。我从乡中街市出来,沿着一片农田骑了不到两公里,出现一个叉路口。主路往左边走了。导航指示我往右边骑。是一段很窄的乡间小道,路面还是硬化的。后来查地图才知道,主路是去往另一个乡,叫天柱乡的。从那里可以一直骑到铅山县城。

我骑上这条小路,心里还有点惶。因为它不象是公路,而是在家户人家门前转来转去的。骑了一段,公路转到一个山脚下,没了人家,开始爬山。

这段爬坡山路应该有十来公里。坡度不小,一直在山坡上转圈。沿路都是毛竹林,虽然是大白天,大太阳,但山路上根本没有往来的人车,就我一个人,两边的毛竹林遮天蔽日的,也没有人家,有点疹人。坦率的讲,在这种山路上骑车,如果是一个女的,还是有点危险的。

快到山顶的时候,路边出现一位老伯,背着几根从山上砍的毛竹。我向他问路,他告诉我,前面不远处就到岭顶了。离开他往前骑了百来米,转过一个山坡,前面出现一个小村子。有七八户人家。这个村子就位于山岭附近,是一个山上的村庄。

骑过这个山上村庄,不到一公里就到了山岭的岭顶。因为上坡骑得慢,我从山脚下骑到这花了差不多两小时。这里已经快天黑了。岭顶风比较大。我加了件衣服,开始下山。

下坡是一段盘山路,在毛竹林海中一路下行。坡度不小。下山途中,路边突然有阵地面杂物扰动的声音。我停车仔细一看,好象是一个比较大的野生动物被我惊扰,跑掉了。

很快就到了山脚下。这里就是肖家元村。

(前方山坳处就是肖家元村)

这个小村庄也就十来户人家。在一个小山坳里。我本来想在村子里找个地方搭帐篷住的。但远远的看见路边坡上有户人家,四层楼高,楼前写着“驴友之家”,想不过就推车去他家打听能不能住。

他家门前有个大平台,象稻场一样。水泥修就的。四层楼房修得很气派。老板是位六十来岁的太婆。正好当天他儿子和女婿两家夫妇各开一辆车从铅山县城放假回家,一家人正在吃饭。

我问了下,他家儿子很热情,忙着招呼。说三楼有客户,标间,一百块一间。我一嫌贵了点,二嫌三楼太高,我难得搬行李。问有没有一楼的房间。回说没有。我犹豫了会。问能不能在他家门前水泥地上搭帐篷睡。还告诉他,我想住房间其实只是需要个地方简单洗漱下。我还把随身带的帐篷睡袋展示给他看。

他儿子吃完饭,可能是跟他母亲商量了的,出来对我说,干脆我出十块钱给他老娘,用他家卫生间洗个澡,就在门前水泥地上搭帐篷睡得了。

我当然求之不得。

(驴友之家气派的四层楼房)

因为肚子不饿,就在他家买了两瓶冰啤酒当水喝了。

聊天中才知道,这个肖家元村还不简单。村子后面有座山峰,叫独竖尖。是仅次于武夷山最高峰黄岗山的第二高峰,也是华中地区的第二高峰。肖家元是很多来独竖尖徒步爬山的驴友落脚的地方。一般都是先到这休息一晚,第二天从这里往山坳上去爬山的。所以这里虽然只有十来户人家,但有几家都是修的三四层楼的大楼房,做旅馆民宿生意的。感觉这里的村民都比较富裕。

儿子女婿两家人吃完饭,母亲往他们车后备箱装了不少土特产,天擦时,他们陆续开车回铅山县城去了。儿子一家好象在铅山县城开个小服装店。估计现在生意也好不到那里去。他们家的这个驴友之家现在也没啥生意了。因为现在政府不让驴友去爬独竖尖了。不过第二天早上,我还是碰到两三位年轻大学生模样的男青年灰头土脸的从山坳间的小路上下来。问他们,说是昨天上山准备去徒步,结果走了一段找不到路,在山上胡乱野营了一晚就下来了。可见,还是有少量人来这徒步。只是生意没有以前好了。

因为独竖尖这个地名有点独特,总觉得在哪里听说过。忽然想起儿子前两年在上海读书时,有次听他说到独竖尖徙过步。难怪和老板娘儿子聊天时,听他说起独竖尖这个名字时,感觉耳熟。

想不到几年后,我到武夷山中骑行,无意中骑到了儿子曾经徒步落脚过的肖家元这个小村庄来了。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