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残奥会结束之际,特别想致敬一个群体——陪练。作为陪练,他们也曾心怀金牌梦想踏进运动场,但最后却甘愿成为冠军的影子,默默献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
01
东京奥运会结束后,
伊藤美诚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说:
“我要在11月份的世乒赛上,
击败很多中国选手,
让全日本的观众都大吃一惊。”
在奥运会上,
以0:4惨败给孙颖莎的她,
为什么如此大言不惭?
因为她不服。
为什么不服?
因为她觉得输给孙颖莎,
不是输在实力,
“如果我发挥全部实力,
未必不能战胜中国选手,
跟孙颖莎这场比赛,
我只发挥了20%-30%的实力。”
伊藤美诚觉得输,
是输在状态不好。
真是如此吗?
其实并不是,
她之所以只能发挥20%-30%的实力,
是因为她被中国队针对性地研究了,
孙颖莎成功限制了她的发挥。
如果伊藤硬实力没有提升,
世乒赛遇到孙颖莎和陈梦,
照样会沉沙折戟。
02
伊藤美诚是怎么被针对性研究的?
东京奥运会之前,
如果你去过中国女乒的训练场馆,
一定见到过一面墙——对手墙。
在女子单打这一项上,
被列在对手墙第一集团的人,
就是伊藤美诚。
为了打败这个最大对手,
中国队找来了伊藤所有比赛录像,
先是分析她的技术特点,
接着研究怎么限制她的技术特点,
然后再找一位队员来全面模仿她。
这个模仿者就是张瑞。
为了成为伊藤,
张瑞研模仿她的接发球,
模仿她打球的球风,
模仿她打球的战术,
模仿她的每个习惯,
包括打球的眼神,
直到最后彻底变成伊藤。
变成伊藤后,
张瑞就当起了主力队员的陪练,
陪陈梦、孙颖莎打球。
在奥运备战期间,
陈梦和孙颖莎,
多次败在张瑞拍下。
东京奥运会,
孙颖莎为何能4:0战胜伊藤,
因为她太了解伊藤了,
在奥运会之前,
她与“伊藤”已经交战多次,
她知道怎样才能击败伊藤。
03
中国乒乓球男队也一样,
他们也贴出了对手墙。
男单第一集团的主要对手:
奥恰洛夫、张本智和、林昀儒……
为了打败这些对手,
教练组培养了多位陪练。
比如为了对付劲敌奥恰洛夫,
教练组就安排了两位陪练。
一个陪练叫徐晨皓,
专门模仿奥恰洛夫的招牌发球,
一遍又一遍地发球,
让马龙、樊振东反复练习接球。
事实证明,
这样针对性的训练效果非常好,
在奥运会比赛中,
奥恰洛夫的发球非常刁钻,
但并没有在马樊身上讨到多少便宜。
而在铜牌争夺战中,
林昀儒就多次吃了奥恰洛夫的发球。
另一个陪练叫崔庆磊,
崔庆磊的任务,
“我就是模仿德国的奥恰洛夫,
跟主力球员打比赛。”
在奥运会男子单打和团体项目,
马龙能战胜奥恰洛夫,
樊振东能战胜奥恰洛夫,
崔庆磊的“陪练”功不可没。
04
陪练一直是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传统。
啥是陪练呢?
就是够资格和主力队员交手甚至赢球,
但成为大魔王还差点意思的顶尖高手,
他们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打法,
放弃了在国际赛场夺冠的机会,
去模仿中国队最大对手的打法,
让自己的队友习惯对手的打法,
从而找到最佳的应对方式。
作为陪练,
要付出巨大的牺牲,
因为很多陪练,
其实在国际赛场上都有夺冠实力。
但一旦成为陪练,
“成为陪练就意味着要放弃原有打法,
放弃原有打法意味着放弃世界冠军梦。
因为模仿别人的打法,
会让自己的打法越来越没有特色,
没有特色也就没有机会替国征战。”
比如郝帅,
郝帅年就入选了国家一队,
拿过好几个公开赛的单打冠军,
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运动员。
但是年之后,
德国选手波尔横空出世,
接连拿下多个公开赛冠军。
年乒乓球世界杯,
波尔更是击败了王励勤和孔令辉,
拿到了世界杯男单冠军,
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为了对付波尔,
教练组决定培养一位陪练,
最后相中了郝帅,
因为郝帅球风最接近波尔。
为了成为“波尔”,
郝帅放弃了自己的一些技术特点,
开始全面模仿波尔。
年之后,
波尔就再也没拿过三大国际赛事单打冠军,
为什么?
都倒在了中国运动员拍下。
波尔多次遗憾地表示:
“如果没有中国人,我早就成大满贯了。”
中国球员能击败波尔,
郝帅在背后付出了太多太多。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这张照片。
年北京奥运会,
乒乓球男子单打颁奖仪式,
马琳、王皓、王励勤同时站上领奖台,
这是男子单打史上第一次,
冠亚季军被一个国家包揽。
颁奖仪式结束后,
马琳迅速来到运动员休息区,
将刚刚获得的金牌,
递给了自己的陪练王建军。
王建军摸着金牌,眼睛红了:
“真漂亮啊!”
作为模拟柳承敏打法的主力陪练,
他付出的辛劳一点不比主力少,
“我的拍子都是柳承敏送的,
本来有两块,现在都打坏了。”
像王建军这样的陪练还有很多,
所以刘国梁说,
“国乒长盛不衰的原因,
不在于有一两个顶尖人才,
而在于丰厚的人才储备、完备的技术储备,
以及很多人的无私奉献。
国乒取得的每一块金牌,
背后都有陪练的默默付出。
可能一辈子都没几个人听到过他们的名字,
但是没有他们,
国乒就不会有这样的成绩。”
05
不只是乒乓球,
中国很多体育项目都有陪练员,
比如柔道,
比如摔跤,
比如拳击,
比如跆拳道,
比如排球,
比如羽毛球,
…………
往大一点说,
当陪练真的是种“非人”的职业。
为什么呢?
因为得经受各种非人的折磨。
第一种折磨:放弃冠军梦想。
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说过一句话:
“那些做了陪练的运动员,
基本就放弃了冠军梦想,
因为他们一直在陪我们打,
我们希望他什么风格,
他就模仿什么风格,
久而久之,
他们就很难形成自己的特点。”
这些陪练,
很多都是省队头号主力,
很多都是国家二队主力,
如果他们改变国籍,
完全可以代表任何国家出战,
但是在中国,
他们就只能做一个陪练,
“我们都是四五岁就开始练球,
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世界冠军。”
但为了一队主力能够战胜对手,
他们放弃冠军梦想做了陪练,
“也曾心有不甘,
但更多是释然,
一个国家一个球队,
总得有人去做这个事情。”
06
第二种折磨:工作累工资低。
上图左二的这个人叫刘磊磊,
他曾是中国柔道女队的陪练,
在做陪练的16年里,
他陪出了27位世界冠军。
“做陪练非常辛苦,
一点不比运动员轻松,
我每天都要训练7到8个小时,
5点到6点半是早操时间,
9点到12点是身体素质和力量训练,
15点到18点是技术训练,
晚上经常还会加练。”
在我们的想象中,
肯定觉得陪练工资很高,
因为这是十足的技术活,
一般人干不了。
其实不然,
他们的工资很低,
甚至不如餐馆的服务员。
比如刘磊磊,
“做陪练16年里,
前五年都没有工资,
年转正后,
每个月也只有几百块。
年,工资涨到元。
年到年退役,
每个月工资是元。”
这么辛苦这么累,
工资却如此之低,
换做我们大部分人,
早就甩手不干了,
但他一干就是16年。
07
第三种折磨:经常性受伤。
上面这个人叫洪鑫鑫,
他是奥运跆拳道冠军吴静钰的陪练。
洪鑫鑫18岁进入国家男子跆拳道队,
因为移动能力和移动步伐非常出色,
他被国家女队教练选中,
成了吴静钰的专职陪练。
一个大男人站在吴静钰的对面,
任务就是“挨打”。
做跆拳道陪练,
真的是“非人”的工作,
因为稍微躲闪不及,
就会被一脚踢中,
所以洪鑫鑫经常受伤,
“鼻子飙出一摊血,
眼睛鼓起一个包,
肚子泛起一片青……”
而且,最重要的是,
主力球员虽然可以伤你,
但你绝不能让主力运动员受伤。
比如年雅典奥运会前夕,
刘磊磊陪刘霞进行实战训练。
刘霞背摔刘磊磊时,
突然身体一软。
如果刘磊磊垂直落下,
必定砸伤刘霞。
关键时候,
刘磊磊选择用一只胳膊支撑全身重量,
以保护刘霞,
结果造成自己肩部严重受伤。
当陪练16年,
刘磊磊身上大小伤病无数,
脱臼、骨裂、骨折那是家常便饭,
所有人都觉得刘磊磊很牛,
“太能扛摔太能忍痛了。”
但刘磊磊并不觉得这一点很牛,
他觉得自己做得最牛的事是,
“一次也没让主力受过伤。”
08
第四种折磨:迅速增肥减肥。
为了模拟对手,
刘磊磊经常需要迅速增肥减肥。
刘霞参加78公斤级以上比赛,
她的主要对手体重是公斤,
而刘磊磊体重只有公斤,
为了模拟这个对手,
他必须迅速增重,
“一日三餐改成一日五餐,
天天胡吃海塞,
只用了一个月时间,
就增加了30公斤。”
为了模仿一位古巴选手,
他最后增重至公斤。
后来刘霞改练78公斤级以下项目,
刘磊磊又必须迅速减肥,
于是他又拼命节食,
只花了一个月时间,
就减了30多公斤,
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09
第五种折磨:当保姆当心理辅导师。
陪练不仅仅是陪练,
同时也是保姆:
上台能打球,
下台能缝补。
年,女乒世界杯,
陈梦夺得首个世界单打冠军。
而她比赛穿的短裤,
就是陪练顾玉婷亲手缝补的。
刘磊磊也一样,
“我要帮队员们按摩,
给她们熬粥,
给她们洗衣服,
给她们缝衣服……”
不仅是做保姆,
还要做心理辅导师,
哄主力队员开心。
因为训练过于枯燥,
再加上压力大,
一个小小的问题,
就可能让运动员心理崩溃,
这时候就需要陪练员去哄。
网上流传着一个片段,
刘磊磊爬在地上,
虫子一样蠕动着,
他问:“快看这是什么?”
女队员:“什么?”
他答:“毛毛虫。”
看到这个壮硕的大汉,
如此憨态可掬,
郁闷的女队员终于笑了起来。
10
第六种折磨:难以退役。
做柔道陪练,
刘磊磊全身上下都是伤,
按理早就应该退役了,
父亲也多次劝他退役,
“当陪练这么辛苦,
工资还这么少,
不如早点退役,
回家学一门手艺。”
刘磊磊也曾想过退役,
但是啊,
他怎么也开不了口,
因为教练组总是说:
“磊磊,我们需要你。”
磊磊就只好留下来,
这一留就是16年。
郝帅也一样,
其实他很早就想退役了,
但是国家队一再挽留他。
为什么挽留他呢?
因为波尔的存在。
中国一队主力已经换代了,
但波尔却没有退役。
而新的一队主力要熟悉波尔,
郝帅就是最好的选择。
为了给新的一队主力当陪练,
郝帅又坚守了好几年。
11
做陪练太非人了,
辛苦得不得了,
还经常性受伤,
工资又少得可怜,
永远只能站在幕后,
永远拿不了冠军,
那做陪练有什么意义呢?
曾经好长一段时间,
刘磊磊都想不明白,
“做陪练到底是为什么,我想不出来。”
但有一天他终于想明白了,
“每一个加入国家队的运动员,
都有一个冠军梦,
但是冠军只能有一个。
所以总有人得做绿叶,
如果人人都不愿意做绿叶,
那就永远开不出红花,
我想这就是陪练的意义吧。
我虽然这辈子都上不了赛场,
但在这里,
我会陪出更多的冠军,
我觉得这比我自己拿冠军更有意义。”
在东京奥运会、残奥会结束之际,
我写这篇稿子,
就是为了向刘磊磊这样的人致敬,
向每一个默默付出的陪练致敬。
没有你们,
就没有中国的奥运冠军。
你们虽然没有金牌,
但是却一直在创造金牌。
你们虽然没有站上赛场,
但是却从未曾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