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我爱我家里黄金配角,至今最后悔的

小孩白癜风怎么治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970.html

新媒体编辑:吴奇函采写:新京报记者滕朝人物摄影:新京报记者郭延冰

梁天,年4月生于北京,演员、导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喜剧代表人物。当时与葛优、谢园并称“喜剧三剑客”。

梁天的单眼皮、小眼睛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观众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成为中国喜剧界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时至今日,他在《我爱我家》中的经典表情包依然在各大社交平台广为流传。作为一个作品产量不是很多的配角演员,三十多年来,他仍然时不时被拉回大众视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演绎的角色引发了当下都市青年的情感共鸣,那种玩世不恭、懒散自在的状态正是很多都市男女心之所往的。

改革开放之后的八十年代,陈佩斯的喜剧、王朔的小说对梁天的影响很大,再加上他自身带有的独特气质,他绝大多数角色都是一些“不务正业”的胡同串子,比如《二子开店》里与二子合伙开店的无业青年麻杆;《顽主》中与于观、杨重合开“三T公司”的无业青年马青;《喜剧明星》中一心想成为大明星的售货员梁子;还有《我爱我家》里那个整日游手好闲,无远大志向的贾志新。

这些角色,其实也正表现了改革开放之后很多社会青年的真实状态。“后来有一个对我的定位,我觉得比较能接受,就说梁天是八九十年代城市后进青年的典型代表。”

倒带40年

新京报:改革开放之后,家里买的第一件电器是什么?

梁天:首先是“砖头”录音机,再往后就是电视、录像机。因为当时我父母经常能出国,每个人回来都能带一件电器,那么多亲戚有要洗衣机的,电冰箱的,电视机的。后来有一次我母亲出国回来给我带了一台录像机,日本的,那个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一件进口电器,至今保留着。

新京报:第一次参与《我爱我家》时是什么感受?

梁天:非常认真,那会儿《我爱我家》是20分钟一集,现在一天拍三集,那会三天排一集戏。第一天我们要熟读剧本,第二天要排练,第三天见观众。听英达导演说这是从国外学来的,叫情景喜剧。我们感觉就是演出呗,带观众,就跟《综艺大观》似的。这个戏是由王朔、梁左、英达、英壮联合创作,他们创作了很长时间,剧本非常好。它里面有很多曲艺的元素,很多包袱,对表演者的要求比较高,(有)贯口、停顿、节奏,还同时有塑造人物的能力,这才是影视表演。大家创作氛围非常浓,想了很多办法,穿什么衣服,什么头型……都在设计做讨论。至今很怀念那种创作氛围,现在再也没有了。

《我爱我家》

新京报:哪位喜剧演员对你影响最大?

梁天:那首先是陈佩斯啊,他的小品当时在全国特别火爆,是我最崇拜的,我第一部电影就是跟陈佩斯老师合作的《二子开店》。以前的老电影我也有很多喜欢的演员,我偏爱喜剧,当时安震江演的《侦察兵》我都看疯了,看了无数遍,还有上海很有名的喜剧演员韩非。

新京报:第一次和港台团队合作是什么时候?

梁天:印象最深的是年我第一次做导演拍《防守反击》,请来了香港演员曾志伟。当时我专门去香港请他,他也不太认识我,我赶紧介绍,说我是内地明星足球队的,咱们一起踢过球,人家很爽快就答应了。因为我做导演没什么经验,很多事情都不太明白,就问志伟大哥,他给我出了很多主意,最后拍大场面的时候他都扛着机器来拍。十年后他做导演拍了一部香港贺岁片《72家租客》,只请了我一位内地演员过去。我到现场一看全是香港那些资深的明星,张学友骑自行车到现场,没有助理,来了吃盒饭。我就一下服了,那种低调那种团结,我觉得是值得我们内地演员学习的。

梁天执导的《防守反击》请曾志伟主演。

家庭熏陶

学习不好,但一身文艺细胞

梁天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范荣康曾是《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母亲谌容是知名女作家(代表作小说《人到中年》),哥哥梁左和妹妹梁欢都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唯独梁天文化水平最低,没上过大学。

梁天从小就不是特别爱学习,尤其是数理化弄不明白,就爱跟人聊天,整天和胡同儿里的孩子打成一片,“家里的氛围跟我周边这些人确实不太挨着。”所以,一般在家的时候,买菜做饭收拾屋子,这些粗活都是他干。晚上吃完饭都弄好了,大人们开始看书写文章了,他就出去找同学朋友玩去了。

梁天一家全家福:(左起)哥哥梁左、母亲谌容、妹妹梁欢、父亲范荣康和梁天。

不过,潜移默化中梁天还是会受到父母的熏陶。“那种氛围都在那儿了,你是回避不了的,他们聊了半天我也听不懂,那我也得找个书,看看他们聊什么呀,就逼着你去看书了解这个世界。”

相比父母的熏陶,对于文艺的热爱却是梁天发自心底的。梁天从小爱好快板,特别崇拜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梁厚民、李润杰两位先生,为了看他们的表演,经常排一宿的队去买票。“改革开放之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天天去排队买戏票。”当时每到晚上8点,他就拿小板凳到吉祥戏院门口排队,第二天早上8点卖票,一人买两张,去晚了,排不到前面就没有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梁天显得很兴奋:“我特能排队,所有演出,河北梆子、人艺的话剧,芭蕾舞就更甭说了,那疯了得打起来,那家伙好。”

相比现在网上随时都能订到戏票,梁天感叹:“时代变化太快了。”

表演方法

做演员,要多读《红楼梦》

虽然梁天不是表演科班出来的演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但他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表演体系。当兵复员之后,梁天在工厂里工作了八年,都是从最基层做起,和普通员工一起工作。

那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梁天的思想变得非常朴实,“跟这些工人接触之后,再去演戏,对你的表演是很大帮助,你表演出来的东西会很朴实,不会去装,因为你接触的全是接地气的。”

在确定演员这条道路之后,哥哥梁左也给梁天一些指导,建议他多读读《红楼梦》。当时的《红楼梦》还是繁体字竖版,也没有插图。梁天看了一遍,觉得人物关系太复杂了,没看懂。后来又看了一遍,还是记不住人物关系。梁天很纳闷地问梁左,为什么当演员要看红楼梦?梁左说,你看了两遍小说脑海中有没有人物形象?梁天点头。在梁左看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因为古典小说中心理描写非常少,都是大量对话,作者的功力在这儿。

之后,梁天在演戏的时候,对台词特别重视,哪怕简单的一句话,他也要分析这个角色应该怎么说出来。

《本命年》剧照

在《本命年》中,梁天总共有三场戏,台词很少。最后一场戏,梁天饰演的刷子与姜文饰演的李慧泉有一场情绪冲突,姜文现场给梁天编了一段台词:“活着没劲,死了没劲,上班没劲,不上班也没劲,打我一顿也没劲,不打我吧也没劲。”这段台词很快就流传开来,梁天也凭刷子这个角色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梁天平时有个习惯,看到有特别喜欢的句子就会随手抄到笔记本上,“第一把字练了,第二又增强了文字感,你对台词的理解,语气的逻辑重音、抑扬顿挫都能找着。”梁天特别佩服那种十八般武艺都精通的演员,他自认为自己不具备成为一个很成功演员的条件,只能扬长避短,把台词弄好。

角色类型

擅演“不务正业”胡同串子

刚开始做演员的时候,梁左给过他一些建议,“你文化水平低,现在恶补也来不及了,历史剧就别演了,你这个形象演正面人物有点费劲,省长书记市长之类的角色也不会找你。你只能演低于你这个文化程度的人物,这样能驾驭,也了解生活。”

所以,梁天早期的绝大部分角色大都是一些“不务正业”的胡同串子,而这些角色正是改革开放之后很多社会青年的真实状态。“后来有一个对我的定位,我觉得比较能接受,就说梁天是八九十年代城市后进青年的典型代表,老惹事,没文化,你说坏吧,也没多坏,好呢也谈不上。”

《二子开店》里的梁天和陈佩斯

年陈佩斯主演的喜剧片《二子开店》是梁天的第一部电影作品,他之前在一些电视剧中演过一些小配角,有一个副导演就推荐他去《二子开店》里演麻杆一角。当时陈佩斯经常去梁天家里,找梁天母亲谌容聊天。梁天就找当时已经和陈佩斯很熟的哥哥梁左帮忙,给陈佩斯递个话,说自己的弟弟准备演你戏里的一个角色,千万别反对。后来,陈佩斯和导演见了梁天,觉得还行,就定了这个角色。“我特别感谢陈佩斯,当时也不兴拜师什么的,早知道我早拜他为师了。”

上世纪80年代末,王朔的小说在文艺界开始风靡。年,他的四部小说同时被改编成电影,包括米家山导演的《顽主》。梁天当时非常崇拜王朔,并且小说里的角色又都是和他类似的那种“城市后进青年”,就从北京飞去峨影厂试戏,“其实也不算试戏,很多演员坐在一起聊天,导演来拍记录下聊天的过程,最后就确定我演马青这个角色。”梁天回忆,当时创作氛围非常认真,是中国第一部同期声电影。

《顽主》剧照。

年《顽主》28周年主创再聚首

《我爱我家》

拍完后,有点高处不胜寒

梁天饰演的“城市后进青年”多多少少都带有自己的影子,而将这种状态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应该是年《我爱我家》中的贾志新。

该剧的编剧之一是梁天的哥哥梁左,梁左在写剧本的时候就是照着梁天来写的,“我所有的戏他都看过,所以他写这个人物的时候就非常到位,而我演得也轻车熟路,非常自然,把我前面演的所有角色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所以,我们看到剧中的贾志新油嘴滑舌、游手好闲,时不时还倒腾些小买卖,一副懒散自在的模样。梁天坦言,自己本身也有些懒散,但在表演上也稍微做了一些夸张。

梁天和葛优在《我爱我家》中合作

在电影中演绎了各种“后进青年”的梁天,在现实中还是那么“不务正业”,办公司、开餐馆。年,梁天与葛优、谢园成立了好来西影视策划公司,几乎复制了《顽主》中的剧情。

对于成立公司的初衷,梁天表示是为了给自己留条退路。因为没有进过科班或文艺团体,梁天在内心深处始终认为自己是业余演员,觉得自己的艺术生命力不会太长。拍完《我爱我家》之后,梁天有点高处不胜寒,打算停工了。“那会我的表演不敢说炉火纯青,那也游刃有余,觉得不可能超越自己,我的招儿都用完了,观众是喜新厌旧的,再演下去观众会烦。”

梁天当时与葛优、谢园并称“喜剧三剑客”。

知足人生

自己定位,就是一制片主任

梁天自认为是一个挺传统的人,对于八十年代流行的喇叭裤、蛤蟆镜等时尚的东西,他不会去追随,但也不排斥,“存在就是合理的,社会不断进步,新生事物也会不断涌现。”他对于这种新潮的东西没什么兴趣,甚至他现在使用的手机都是诺基亚老式滑盖的,从不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