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餐饮江湖的双“勇”,大多数人第一瞬间都会想到海底捞的张勇,「餐饮面孔」本期就为大家揭面另一“勇”。
16岁来京,22岁开第一家餐厅,专注于川菜领域,几年时间开创辣尚瘾、金渝川菜等多家知名连锁餐厅。年放下过去,从零开始,创办渝是乎,开创酸菜小鱼新品类。二十多年的餐饮经历让他成为餐饮圈中真正的老大哥。
他就是渝是乎创始人——王勇。
渝是乎创始人——王勇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刚过去3年,深圳已经卷席进了市场经济的浪潮。但在遥远的北京,帝都仍裹挟在沙尘暴中,市场经济的暖风似乎被拦在长江以南,年轻人都拼命抢着最后一张火车票想要去南方发展。
当年的王勇还只是一个来自重庆乡下的瘦弱少年,许是嘉陵江的奇山秀水塑造了他不随大流的性格。和许多人的选择不同,他跟着哥哥,一同来到当年仍是漫天风沙的北京,帮着哥哥在餐厅里打下手。由于他的勤奋,从老板到服务员都记住了这个沉默的男生。
也许是95年的风沙太大迷了眼,二十年后已被餐饮圈称为老大哥的王勇回想往事,也只能感叹世事多变。
01办公室堆满家乡特产的CEO
年的王勇是一个讲究人,办公室里面总放着一套价值不菲的茶具,每有客人来访,便沏上一壶茶,一边喝茶一边聊工作。
在茶具旁,堆满了从老家寄来的各种特产,香肠、罐装牛肉等一大堆,收集这些特产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想为老乡们推广。
图片右下角正是老乡寄来的牛肉罐头“老乡们相信我,我也觉得我应该想办法帮一下老乡们。”这份乡土情谊是多年的互帮互助一点点培养的。
时间回到年,现在年轻人们在网上吐槽的雾霾尚未在北京出现,当时人们担忧的是比雾霾可怕的多的沙尘暴,每到三四月份,北京就被风沙淹没。李宗盛歌中的“在漫天风沙里,看着你远去”,说的就是当年的北京。
作为重庆人的王勇自然没有见过这一场景,现在的我们无从得知当年他经历了哪些坎坷和失意。我们所能得知的只有他很早就开了自己的餐馆,经营不到半年就卖了回到老家结婚,后来和老丈人也一同经营过餐厅。一路走来说不上多辛苦,但是其中的酸楚也只有自己能知晓。
虽然这些经历大都小打小闹,无法成为巨头。但在常人眼里,已经功成名就的他,是时候该安稳了。
可是他自己并不满意。
“难道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深夜里他辗转反侧。
年,王勇还是决定回到北京。
他不知道的是,如今已上市的海底捞,其创始人张勇也在差不多的时间做出了日后影响整个餐饮圈的决定,也就是走出四川,开辟外省第一家店。这两个名字相近的餐饮人,在差不多的时间,都做了日后影响整个餐饮圈的事。
当然,与已经拥有海底捞的张勇不同,年轻的王勇尚未赚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但是王勇还是不甘心为别人打工,决定出去单干。
在哥哥和老乡们的帮助下,又开起了属于自己的餐馆,他的经商天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做的有模有样,很快在北京站稳了脚跟,蓄势待发要谋求更大的发展。
年,王勇意识到餐饮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于是创办了渝都仁和,立志要做一个让人骄傲的公司,他深知替人打工的辛苦,在创立公司之初,就将让所有跟随他的人看到希望作为企业精神。
猛虎下山日,蛟龙出海时,这个时候,故事真正开始了。
02第一桶金,和第一次尝试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也许可以完美地诠释王勇在年的志得意满。
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商业天才,正式开创品牌不过四五年,便手握金渝川菜、辣尚瘾这两个名动京城的品牌,这份成绩单已经足够让他在餐饮圈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是,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许多时候年少得志并不完全是好事,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份成功最后却变成巨头路上最大的阻碍。
辣尚瘾可以说是烤鱼界的先行者,但所有的先行者都只是暂时的。市场瞬息万变,如果不能继续深耕市场,那么领先地位迟早不保。
聊起年轻时的失误,王勇认为是有价值的可王勇本人却在这个时候出了状况,看到多年的辛劳终于收获了成果,他锐意进取的雄心也渐渐被磨平,开始经常和朋友玩牌,沉迷于古玩,在其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先行者止步不前,竞争对手们便纷纷磨牙吮血,开始了自己的开店计划。数年后,探鱼等烤鱼品牌崛起,而辣尚瘾却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野,光芒不再。
数年后,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他仍心有不甘:“那个时候我觉得还是没有专注,被许多事情分心了,导致辣尚瘾没有做成国内首屈一指的烤鱼品牌。”
但是他也不愿承认这段经历完全是失败的,狡辩也好,真心也罢,他都认为这些挫折是有价值的:“其实包括玩牌也好,玩文玩也好,到最后当然交了很多学费,但同时也增长了好多见识。所以其实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好事。因为在玩文玩和雕刻的时候,你的心思一定要细,日后你把细致的一面用到管理企业中,其实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无论这段经历被怎么评价,都已经成为一段过去,新的征程正在等着他,可这个时候的王勇似乎还没准备好。
尽管不甘心,年,他最后还是接受了现实,辣尚瘾确实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03重头再来的花花椒椒与酸菜小鱼
年年底,王勇开始捣鼓一些东西,但是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
直到年11月,渝是乎第一家店开业了,所有人才反应过来,老王的雄心并没有熄灭,反而在经历挫折后燃烧的格外耀眼,餐饮圈的老大哥又回来了。
这一次,他想要打造一个崭新的品类——酸菜小鱼。
至此,新的征程已然拉开帷幕。
吸取了之前不够专注的教训,这一次王勇将百分之百的精力都放在了渝是乎上。他将手下的所有品牌进行分散管理,每一个品牌都有一个专门的管理团队,甚至连办公地点都不在一起,自己只负责渝是乎的管理。
年年底,长达一年的试错开始了。一开始,他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品类,只是想继续深耕重庆小吃。可是很快问题就出现了,市面上眉州小吃、成都小吃、重庆小吃之类的餐馆已经很多了,对顾客来说重庆小吃完全没有记忆点。
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过去半年了,顶着巨大的沉没成本,王勇毅然中断了重庆小吃这个方向。
可是到底要怎么办呢?明白焦虑解决不了问题,最后他沉下心来对餐饮行业重新一遍遍进行梳理,发现了还有一个点可以挖掘——辣,来自重庆最原始的灵魂深处的辣必然将又一次引领潮流。
回首过往,餐饮圈的一次又一次潮流基本都是由辣引起的,从火锅开始,到水煮鱼、串串、烤鱼、麻辣小龙虾、麻辣香锅等诸多品类。
但是接下来具体该做什么呢?
也许是上天的馈赠,也许他真的是天才,王勇发掘了酸辣这条新的赛道,最后决定了自己要做的品类,那就是酸菜小鱼。
渝是乎店内有趣的鱼形装饰实际上当时酸菜鱼市场上也已经有巨头了,广东的鹿鼎记和江苏的我家酸菜鱼都做的很好,王勇并不想做和别人一样的产品,找到了“小”这个差异化的点,最后他创造了一人份的酸菜小鱼。
最初他把这个理论概括为“轻餐饮”,一年后,有人在餐饮大会提出了“正餐快餐化”的概念,与他的理念不谋而合。于是,王勇成为超越时代的先行者。
确定了要做酸菜小鱼后,王勇就开始了自己的拿手好戏——品牌定位。
现在人们想到渝是乎时,往往立刻就想起“花花椒椒与酸菜小鱼”。其实“花花椒椒与酸菜小鱼”这句文案最开始并不被其它管理者认可,是王勇力排众议要使用它。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他是正确的,“花花椒椒与酸菜小鱼”成为了吸引回头客的利器。
这件事情也体现了王勇是一个自信而且相对强势的人。而在后来具体菜品研发的过程中,他与他的合伙人对菜品也产生过分歧,他并不会拒绝和他人讨论,如果认为对方是对的也会选择听从,但是他分工范围内的工作最终的决定权必定会在自己手上。
这种工作方式被他总结为罗马理论,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条路最终都可以到达正确的地方。许多时候产生分歧并不是谁对谁错,只是哪条道路更合适。但是在一个公司中,一个方面必然只能有一个做决定的人,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内耗,提升工作效率。
年年底,渝是乎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在全国发展出了六十余家直营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王勇的野心燃烧起来,烧遍了整个餐饮圈。
04老大哥的铁汉柔情
家人眼中的王勇是个温柔的男人,他的这份温柔也被填补进了渝是乎的菜品中,这份独有的对家人的爱,塑造了渝是乎的故事、渝是乎的文化,也塑造了渝是乎的情怀。
“你能抄走我的菜品,但是你抄不走我的故事、我的文化、我的情怀。”
渝是乎大部分产品都有自己的故事,很多产品甚至来源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其中以川贝雪梨汤的故事最为暖心。
王勇兴致勃勃地介绍新饮品川贝雪梨汤的故事来自“两个女人的爱”,其中一个是母亲的爱,一个是妻子的爱。重庆长大的王勇并不适应北京的天气,每天晚上一睡着就开始咳嗽,妻子十分心疼他,于是给他母亲打电话寻求解决方法。
王勇的母亲找了很多偏方后发现雪梨和川贝放在一起熬,可以缓解这个症状。妻子照做煮了几次,咳嗽的问题很快就好了。
后来经营渝是乎的时候,他就把川贝雪梨汤做成了一个饮品,感恩传承着母亲和妻子对自己的爱,还为这个饮品想了一句应景的slogan:“岁岁年年,贝甜梨香暖心头。”
除了川贝雪梨汤,桃花泪、咸柑橘等诸多菜品都有自己背后的故事,他也在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新的产品,这也是他相信渝是乎绝不会被模仿者打败的原因。
如果说对妻子和母亲的爱是一个男人的温柔,那么对儿子的支持无疑是智者所为。不同于这个年代很多父子之间有着深深的代沟与隔阂,尽管在很多时候,他也并不理解孩子的选择,但是他从来都选择相信孩子,而不是粗暴干预。在他儿子提出要学习摄影这种长辈大都不愿意支持的爱好时,王勇却默默的为儿子报了一个摄影学习班。
王勇的这一切行为其实都深受传统儒家学说影响,而且在日后的生活中却时时刻刻一直践行传统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
早年打工时,年轻的王勇经历过不少挫折,这些挫折没有击败他,反而培养出了他的大格局,多年后王勇自己创办公司时,就立志要做一个让自己骄傲的企业。后来在年创办“渝都仁和”,这个名字也凸显了他对儒家“仁”的认可——想要让每一位伙伴为自己而骄傲,成为家人的骄傲,还要成为一个家族的骄傲。
“仁爱也是从仁和来的,仁和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就是讲情怀的,如果完全用西方的管理制度,肯定没法实行。但是如果不用西方的管理制度,用以前的传统管理模式也不行。所以我觉得用西方的管理制度加上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才能创造真正的千店连锁企业。”
年到年底,历史的潮水不断冲刷,中国的GDP从6万亿增长到82万亿,亚运会、非典、汶川地震、奥运会、世博会,中国经历了无数的痛苦,也创造了无数的辉煌。
但是餐饮圈还是那个圈,无数餐饮品牌辉煌,也有无数餐饮品牌凋零,到最后无非“是非成败转头空”。海底捞已经千亿市值,震撼整个餐饮圈。而在这些年中,王勇也从当初那个无人知晓的重庆少年,到现在成为手握多个知名品牌的餐饮老大哥。
其实餐饮圈的双“勇”不只是王勇和张勇二人,更指在餐饮圈闯荡需要勇气和勇敢。
在现在看来,当年王勇没有选择与众人一样南下,而是北上到北京,并不是错误的选择。但是,如果当年王勇也选择了南下,能否实现如今的成就?想来答案也必然是肯定的。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大概是王勇现在的心境吧。
本文版权归「餐饮面孔」所有
欲转载请联系平台获得授权
厨芯旗下内容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