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75年历史的朝鲜冷面馆,藏着地道北京

什么食物最能代表北京味儿?烤鸭、卤煮、炸酱面、豆汁儿?其实,不少老北京眼里一碗冷面最让人难以忘怀00:22先通过一段视频过过眼瘾。很多老北京人都有夏天到华天延吉餐厅吃冷面的习惯。今天,这家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老字号迎来了75岁生日,12名传承人集体拜师。从胡同里20平方米的小作坊,到如今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华天延吉餐厅让老味道一代代传承了下来。服务员为冷面浇上汤汁。让人垂涎欲滴的冷面。华天延吉餐厅的历史还要从解放前说起。年,一位李姓朝鲜族老太太和她的几位朝鲜族老乡在西单手帕胡同西口开了一家朝鲜冷面餐馆,取名新生冷面馆,是北京最早经营朝鲜冷面的餐馆。年,餐厅搬到了西四北大街。那时,西四的街道还没有拓宽,延吉餐厅的门店也只是一个小门脸儿。由于前来吃冷面的人太多,座位不够用,食客们就端着碗,托着辣肉盘子,在路边就着窗台吃冷面。“摞地摊儿、就窗台”成了西四街头一景儿。年,华天延吉餐厅再次装修时,还特意把窗台降低高度并加宽。年1月7日,延吉餐厅装修后重新开业的新闻还登上了北京日报的版面。改革开放后,这家老字号也迎来了改制。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延吉开始开设分店,如今已经开设4家分店。有趣的是,年2月5日的北京日报头版上,还刊登过一则热心读者的“吐槽”,文中提到:“顾客一进店,先是排队买“面票”,之后到冷荤柜买酒买菜。笔者一手端酒,一手端菜,胳肘窝夹着拎包边走边道着“劳驾,别碰着”,挪到餐桌前等座,好容易等到了个座,把拎包放到凳上,又拿着“面票”去后堂端面。唉,一边走一边还得回头望“座”。从后堂端了面,满满一大碗,两手小心翼翼地捧着,还是得连道“借光,别洒身上!”回到座位,放下面碗又得自己去找筷子……”一段文字,改革开放初期的餐厅景象跃然眼前,食客过多,店面和服务显得有点跟不上,让想要大饱口福的读者颇为尴尬,今天读来十分生动有趣。75年来,西四周边的餐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冷面馆一直都在。75年前吃冷面的小孩,如今都变成了爷爷奶奶。老顾客姜成植侃侃而谈。95岁的老顾客梁汉淑和儿子姜成植今天一起来为延吉庆生。梁汉淑的丈夫参加过抗美援朝,随后来到北京工作,打那以后就常到延吉餐厅吃冷面。“我们家父一代、子一代、孙一代都是延吉的顾客。”姜成植说,一家人几乎每周都到延吉吃冷面,“现在我母亲这么大岁数,也要亲自到延吉吃一口。”上世纪,延吉餐厅也是很多文化人的聚集地。歌唱演员王亚民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每到延吉吃冷面,身边坐的都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电影明星。华天延吉餐厅总经理李福介绍,为迎接消费群体变化,以及新消费需求变化,近几年华天延吉餐厅也加快了创新步伐,在传承老技艺基础上,菜品和口味都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做出新尝试。华天延吉餐厅今年冬天就新推出韩式养生饭、菜包肉等新品,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口味同时,重点迎合消费者追求健康养生的理念。据介绍,韩式养生饭主料包括紫米、江米、花生、红枣、红豆、栗子,所有原材料浸泡6小时左右制作而成,美味又健康。美味的韩式养生饭。虽然是数九寒天,冷面店里顾客盈满,十分火热。从北京老字号品牌整体结构看,美食品牌占据老字号大部分名额,主要因为餐饮业是与老百姓生活最密不可分的行业之一,很多老字号品牌与老百姓的互动画面,已经成为老北京生活场景的珍贵画像。除注明外,本号内容均为京呈原创转载请后台征得允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