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之前,运动一场接着一场,而吃喝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也被漠视,忽略。年代,日常重新回归常识,许多人来到中国,端起了相机,记录下那个年代的日常生活。下面这组照片上记录的就是曾经的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中期,时间过去了30多年,恍如隔世,心酸也好,怀念也罢,我们用一张张压得扁平的照片重现那个年代与吃喝相关的日常。
年大同早餐的油条
油条是北方地区最熟悉不过的早点,至今依然能在大部分地方地区见到这一幕。只不过基本上见不到烧木柴的锅灶了。
年中国饺子馆
鲜肉水饺的价格是:二两,贰角,十四个。按照时间推测,那时候还需要使用粮票。中间的小伙子手里端着的,应该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汤,北方话叫:原汤化原食。
年昆明锅贴
看小伙子胸前的围巾,写的应该是“五华区饮食公司”,国营企业。炉子里炭火旺盛,想必这锅贴滋味不差。
年昆明
年昆明小锅米线
30多年之后,昆明的小锅米线与那时的形式没有变化,无非以前是煤炉,现在是燃气。炭火上的三个铜锅看样子已经有些年头了。
年成都茶馆
这是年成都某一天的下午4点55分。时间就此定格。日历上显示的日期是某一个月的28号。
年北京面条
北方的抻面,需要先盘条,后饧面,做打卤面还是炸酱面都好吃,要的是这种劲道。如今北京的面馆里几乎见不到有人这么做面了。
年桂林路边摊
年代的桂林山水已经甲天下,许多国外游客开始慕名而来。两家小店,都是山寨了当时中国最有名的两家餐厅的名字:杭州的楼外楼,苏州的得月楼。年,一部电影《小小得月楼》叫得月楼名声大震。这时的物价是:馄饨2毛,馄饨面2毛5.
年成都茶馆
成都人离不开茶馆,有人在茶馆里摆龙门阵,有人在里面酣睡。门口的价目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一碗茶的价格:最便宜的是二级花茶,0.18元一碗,最贵的则是明前特花,价格是0.35元。
年,广州小餐馆
年的广州,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餐厅门口的菜单上罗列着菜单,价格从几毛钱到一两块钱不等,在这家餐厅里,价格最贵的菜是蚝油凤爪,价格2.50元。
年中国蒸馒头
这是中国北方最常见的一幕,硕大的笼屉,蒸馒头。这可能是某个单位的食堂,或者是某家餐厅的后厨。在我们小时候的印象中,馒头做得好的人,就应该长成这个模样。
年北京
入冬的街道,摆满了冬储大白菜。这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北京人来说,是最熟悉的记忆,甚至隔空就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的烂白菜的味道。那时候,家家户户冬天做得最多的就是各种白菜。
年湖南岳阳
这里有孤独的童年。一个小姑娘坐在外面默默吃完一顿饭,她被一声喀嚓声记录下来。
年广州户外茶馆
令人感兴趣的是上角的标示:如发现茶杯无消毒的奖励。那个年代的广州,已经开始讲究服务意识了。
年北京一家餐厅
这个餐厅叫欧美酒家。开业于年6月,当年北京川菜已经开始流行,所以门口写着正宗川菜的招牌,叫我更感兴趣的是,这家店居然还有铁板烧。欧美酒家至今还在,只是已搬进了南河沿的欧美同学会里。
年拉萨
看不出大姐手里拿着什么,似乎是一个计算器。前面的酥油似乎正在冒着香气。
年北京
北京的街头,最醒目的是北冰洋。那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年北京街头
如今的大妈们都在跳广场舞,那个年代的大妈们都在练气功。玩法不同,但是大妈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