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亮的蜜汁叉烧、金黄的现炸油条……纽约唐人街上,73岁的南海籍乡亲杜湛津凭借万里之外家乡风味,成功在美国扎根近五十载,并养育了三个儿女、两个孙子。
在华盛顿,祖籍南海的吴立斌正加快推进当地一高端酒店建设。作为第四代华人移民,他延续父亲的足迹进入建筑业。25年来,他的公司在全美各地承建了一栋又一栋高端酒店,成为希尔顿、喜来登、万豪等多个高端品牌的合作伙伴。
南海乡亲如何在北美大陆立足?就业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维度。资料显示,早期旅居海外的“老华侨”因语言不通、文化不熟,主要靠菜刀、剃头刀与裁衣刀“三把刀”——安身立命。这也是老一辈南海乡亲进入北美社会的一个起点。
随着时间推移,南海乡亲在解决生存问题,积累了“第一桶金”之后,开始跳出这“三把刀”的局限,逐步进入建筑、商贸等领域,职业日益多元化,更加适应当地社会的需求。
撰文:王芃琹吴欣宁黄舒旻
策划:何又华林焕辉
统筹:张培发赵进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从餐饮起步
油盐酱醋烹出百味人生
在纽约曼哈顿包厘街,中文招牌随处可见,各类中式料理琳琅满目。这是纽约最早也是最大的唐人街。来自广东、福建和香港的华人移民最先在此聚集,开餐馆、商店与礼品店。一年前,杜湛津将经营了28年的大永旺酒楼迁址于此,“这里中餐更集中,客流更大”。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对老一辈华人移民而言,饮食并不单是用来满足基本生理需求。潮龙起所著的《美国华人史》中提到,唐人街内最早的生意便是服务侨胞的饭馆。第一家中餐馆于年开在旧金山的杰克逊街。到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大陆有大约家中餐馆。
纽约唐人街的中餐馆,成为杜湛津离家乡“最近”的地方,也是其开启新生活的第一站。他祖籍南海黄岐白沙村,年从香港辗转前往美国,投奔在纽约经营餐馆的姐姐。
头两年,杜湛津在姐姐的餐馆打工积攒经验。有了一定积蓄后,他决心自己开一家粤菜馆,主打广式烧腊。“那时粤菜比较受华人欢迎,烧腊又是粤菜的特色菜品,于是就有了大旺餐馆。”他回忆道。
大旺餐馆店面并不大,内部装修与南海本地烧腊店无二。店内透明橱窗里悬挂的烤鸭和叉烧一字排开,橱窗后师傅麻利地剁着各种熟食。墙上贴着红红绿绿的手写菜单,服务员用一口正宗的粤语招呼客人。店内食客不乏白人面孔。“我们的客人中华人与西方人各占一半。西方人爱吃甜的,叉烧很对他们胃口。”杜湛津说。
这间邻家小铺看似不起眼,其实颇有故事。它是纽约唐人街第一间烧腊店,不少外国明星前来光顾过。作家白先勇在小说集《纽约客》中也提到过这间餐馆。它在纽约华人圈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后来,杜湛津又在唐人街开了一家大永旺酒楼,主打菜品仍是广式烧腊。
回忆起初到美国的日子,杜湛津言语中满是心酸:“我们在这里语言不通、生活方式也不同,生存下来很不容易。大部分华人从事洗衣、餐饮行业,一天工作12个小时是常态。”在纽约打拼近50年,他依靠两家烧腊店站稳了脚跟,养大了三个儿女,还有了两个孙子。
在北美大陆,类似杜湛津的故事不停上演。美国全国华人联盟主席张允遐祖籍南海大沥,年与家人一同移民美国。初到纽约,她在亲戚开的餐馆做会计。“这份工作虽然稳定却没前途。很多华人到了美国,一辈子只能做餐饮、洗衣的工作,身上的才华逐渐被埋没。”不甘平庸的她决心用中华文化在美国闯出一条新路,由此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旅美南海福荫堂总理关家澄26岁从南海九江来到美国旧金山。彼时,他完全不懂英文,为了谋生曾当过厨师学徒。后来,他跟着师傅从纽约到华盛顿,受聘于当地最高档的中餐厅,每月工资达美元。“对于年轻的华人移民而言,这已经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也是这段经历,关家澄有了人生“第一桶金”,为事业腾飞打下了基础。
唐人街里的中餐馆就像一个中转站,两端分别连接着家乡与他乡。一碗汤、一碟菜,浓缩着无数华人移民的百味人生。
进军建筑业
凭专业与勤奋赢得市场
有研究表明,早期移民美国的华人因文化程度不高,多从事餐饮、洗衣、杂货店经营等行业。到20世纪80年代后,华人身影逐步出现在各行各业,建筑便是其中之一。曾承办第50届超级碗的旧金山里维斯体育场,正是由南海九江人吴立斌的公司参与建造。
吴立斌是第四代美国移民,其曾祖父曾于清末远渡重洋到美国旧金山“淘金”。“以前老一辈人会‘买纸’到美国打工赚钱。等到晚年有了一定积蓄,他们就会回到家乡,落叶归根。”
他口中的“买纸”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原来,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后,一些中国人会通过购买文件,即“纸生仔”进入美国,这是华人为规避《排华法案》所发明的复杂移民机制。
此后,吴立斌的爷爷吴荫祥、父亲吴绍文先后来到美国打拼事业。其间,吴绍文成为最早进入美国建筑界的华人之一。
年,44岁的吴绍文前往美国。初到旧金山,他像许多华人一样到建筑公司去当学徒,先后做过木工、油漆工、水电工等多种建筑业工种。在此过程中,他逐步掌握了整个建筑装修的流程。
没多久,吴绍文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并考取了建筑执照。公司成立之初,主要是为当地一间装修公司做外包工程。一次偶然的机会,吴绍文接到当地一间酒店装修的“急单”,对方要求提前两周完成装修工程。由华人直接承接美国人的酒店工程,这在当时的美国建筑界实属罕见。
“完成了这个项目,我们就有机会打入行业核心圈层!”吴绍文心里清楚,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把握住。于是,他与团队连夜赶工,终于按质按量完成了这一工程项目,赢得了客户的好评。
沿着父亲的脚步,年吴立斌入读美国当地大学的建筑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先在多间建筑公司任职建筑师,积累经验。直至年,吴立斌创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承接酒店建造、装修工程。
25年来,吴立斌参与建造的酒店遍布整个美国,包括旧金山海湾希尔顿酒店、洛杉矶比佛利山庄皇冠广场酒店等。“业务最繁忙的时候,我们同时在美国6个州承建9间酒店工程。”他介绍道。
在美南海华人中从事建筑行业的并非少数。祖籍南海九江的侨领关洛章便是一名结构工程师。他在香港出生,高中毕业后曾在香港警察总部担任翻译员一职。为完成求学梦,他于年辞去工作从香港来到美国,就读加州伯克利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大学毕业后,关洛章先在当地设计公司就职,参与学校、医院、工厂等项目的工程设计。年,他辞职创业,成立了一间设计工程公司。在一群老客户的支持下,关洛章的公司很快走上轨道,先后参与设计了旧金山多间学校、医院与工厂,还曾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突出成就奖。
一栋栋高楼大厦就像一座座碑石,不仅铭刻着华人在北美大陆的拼搏奋斗史,也是华人推动当地繁荣与发展的有力证明。
发力商贸零售
“做生意”打开一片新天地
在美国华人移民史中,商贸零售业无疑是华人创业最成功的领域之一。早在年,华人就在旧金山从事贸易活动,当中三邑籍商人是主要力量。
据《旅美三邑总会馆简史》记载,年以前,唐人街的主要商人来自三邑地区,特别是南海县。早在年,南海县陈乐便与同族人陈芳人、陈升文等人在旧金山合资创办“济隆号”,专营丝绸、漆器、中国杂货、日常用品等。
这些三邑商人大多在国内就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具备远航美国、开办生意所需的一定资金。“早期,四邑等地的华人来旧金山大多是做劳工,而南海人大部分是做生意。他们将中国的货物运到旧金山,然后再分销到美国各州市,甚至南美洲、中美洲,我们也称之为‘办庄’。”在美国生活了近60年,关洛章目睹了老一代南海乡亲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旅美南海福荫堂总理关家澄祖籍南海九江,26岁移民美国。起初,因语言不通,他做过工人、厨师。年,关家澄与妻子结婚并定居旧金山,租下了一家店面出售中式红木家具,店里卖的红木家具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从年开始,关家澄将生意版图扩大至原材料采购。“当时,我主要从非洲、美国、加拿大等地购买木材,销售给中山的家具厂,再将中山生产的家具卖到美国。那段时间,太太留在美国照看店铺,我就在世界各地跑。”直到年前后,他才将国内的生意逐步收窄,开始频繁参与侨社的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华人华侨逐步成为中美商贸往来的桥梁。年,张允遐参与创办了纽约亚洲商务理事会,旨在协助纽约州中小型企业与中国企业的交流合作。
“当时两地企业有着很强的交流意愿,但是双方语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容易产生误解。因此,我们旨在为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她介绍称,理事会成立不久便组织了一支企业代表团来广州访问,还曾两次担任广交会在纽约的组织者。
“由于我们积极推动中美企业的交流合作,纽约州政府称我们是当地企业的宝贵财富。”不仅如此,张允遐还于年、年、年先后获得美国商业女性奖、美国国会商业资讯理事会荣誉主席以及美国国会嘉奖令。
如今,除了美国的地产、传媒业务,张允遐还在广州一家科技公司任中国总顾问。为兼顾两地事业,她常年往返于纽约与广州。在她看来,在美华人不能片面追求融入当地社会与文化,更应弘扬中华文化自信,当好两国经贸文化交流的桥梁,才能真正在美国闯出一片属于华人的新天地。
■延伸
部分南海乡亲通过在美求学找到职业新空间
以知识敲开异乡“大门”
与第一代华人移民从事传统的“三把刀”,即餐饮、裁衣与剃头行业不同。此次,南方日报调研组在美国采访过程中发现,也有一些南海乡亲另辟蹊径,初到美国便凭借勤奋好学,取得较高的专业技能,很快在当地站稳脚跟,甚至在某一专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会计师关国林与教育专家郭瑞玲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依靠专业技能
南海会计师在美国闯出一片天
在纽约南海顺德同乡会的一众乡亲中,62岁的关国林职业尤为特殊。作为早期移民,与大多数南海乡亲以餐饮业起家不同,关国林成为了纽约一名持证注册会计师。而这样一个职业,让他拥有更多机会服务华人乃至美国人,近距离打量美国主流社会。
年来美国的关国林是南海九江人,他将自己的移民经历称之为“幸运”。“我一来美国就能移民成功,而且有了读书机会。大学读了两年半后毕业,我考到了CPA(注册会计师)证。”关国林说,在上世纪80年代,他开了唐人街第三家拥有专业资格证的会计事务所,一直运营到今日。
他介绍,会计事务所接待的客人一半是唐人街的华人,一半是美国本土人。“美国的税务很繁复,不少事情都需要有个会计师帮忙服务。随着原来的客人不断介绍新客人,事务所生意越来越多。”
美国“9·11”事件后,关国林对纽约曼哈顿市区一些居民提供的服务,更让其专业性得到更多人认可。
原来,“9·11”事件后,为避免大批商业综合体与住宅受影响而迁出市区,当地政府设立了一笔扶持资金。成功申请到这笔资金的个人与企业,在两年内不得迁出市区。
由于资金申请比较复杂,一开始不少人找到关国林,请他协助提供申请服务。后来,因住宅申请数目较多,当地政府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寻找企业与机构代理审批申请。参加竞标的关国林,一举击败多个大型会计事务所夺得标的。“当时为了处理好这些业务,我请了45个员工专门负责这些事,整个工作进行了13个月。”他说。
在关国林看来,华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并不容易。“好在我们的下一代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掌握了更强的语言能力,能受到更多美国社会认可。”
扎根教育事业
福荫堂女总理是双语教育专家
作为南海福荫堂第一位女总理,祖籍南海西樵的郭瑞玲是加州州立大学一名退休教授,同时也是一名双语教育专家。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为躲避战乱,郭瑞玲全家移居香港。深受当老师的母亲影响,郭瑞玲很早就立志从事教育行业。年,郭瑞玲离开香港,来到美国旧金山,开始了漫漫求学路。
凭借天分与勤奋,郭瑞玲仅用三年便修完大学本科四年课程,顺利拿到加州州立大学幼儿教育学士学位。为继续教育梦,她还先后取得美国教师执业证书、加州州立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以及教育学博士学位,成为美国第57位双语教育女博士。
上世纪70年代,旧金山市教育学区在全美率先推出示范型双语教学计划,并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写双语教材人才。郭瑞玲凭借其优异的专业素养成功入选,成为全美唯一的中美文化教材编撰专员,与双语教育结下缘分。没过多久,她还成为了旧金山市教育学区第一位女性双语教师。
“一方面,许多华人新移民的子女学习能力并不差,只是语言水平不高影响了整体学业表现;另一方面,因不会说中文,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华人二代也无法很好地了解传承中华文化。”郭瑞玲认为,双语教育的实施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既使得初来乍到的移民学生能够循序渐进融入美国教育环境,也让华人二代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华文化。
从此,郭瑞玲成为了双语教育的热心推动者与积极实践者,培养了大批双语教师与无数学生,并完成了多部双语教育相关著作。
■现场
两个百年家族浓缩南海人北美奋斗历程
“我的曾祖父是南海狮岭人。年,他只身来到美国旧金山开杂货铺。那时,中国人到美国修铁路赚钱是很普遍的事。”坐在有着80年历史的曼哈顿纽约南顺同乡会馆里,年逾花甲的谭懿廉回述起家族的往事。悠悠絮语中,祖辈跨越大洋,筚路蓝缕的年代的那一幕,仿佛浮现在眼前。
“金山客,没一千,有八百!”19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迅速传遍太平洋沿岸,这一俗语也在广东民间广为流传。彼时,一大批广东人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淘金”。谭懿廉的曾祖父便是其中一个。
美国“淘金”路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谭懿廉曾祖父先后辗转洛杉矶等地,生意均以失败告终。最终,他来到加利福利亚从事中医事业,并经营着一间商铺。20世纪初,谭懿廉的祖父来到美国。他白天在家中商店打工,晚上读夜校,后来定居纽约从事中国古董贸易。
对谭懿廉来说,老一辈的奋斗是口口相传的家族故事。但对于年过耄耋的关洪来说,跨越重洋,登陆美国这段历程,则是自己永远不能忘怀的亲身体验。
“我是南海九江人,今年已经87岁了。年我从香港坐船来旧金山,双脚一落地,就被关进了天使岛移民拘留所,30天后才获准入境。”后来,关洪从旧金山来到纽约,并在此完成高中与大学的学业。
年,18岁的关洪应招入伍,加入美国军队,直至年退役。一直对摄影有钻研的他,退役后选择在一家媒体从事摄影记者工作。在一次采访中,他认识了现在的夫人,两人组建了家庭,并育有一儿一女。
相比第一代华人移民大多从事矿工与铁路工,第二代华人有了较多元的选择。然而,受限于文化差异与语言差异,这一批华人移民多从事餐饮、洗衣、杂货店经营等体力劳动。
谭懿廉的父亲与母亲便是如此。年,谭父谭母来到纽约,并生育了谭懿廉。为赚钱养家,谭母曾在当地纺织厂工作,谭父则在当地中餐馆打工,并接了好几份兼职。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家庭环境并不富裕。”后来,谭懿廉的父亲开始经营酒水生意,家境才开始好转。
与第一、第二代华人移民相比,第三代移民在经济与受教育程度上均有较大改善,因此其职业选择范围更广,职业前景也更明朗。
谭懿廉高中毕业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应用数学系,后在美国大都会集团任信息技术编程员34年。目前他在纽约市政府做技术分析师,并且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志愿者。谭懿廉的妹妹先后取得了麻省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目前在全球一家知名公司做产品开发部负责人。而他的弟弟则毕业于波士顿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目前在自主创业。
两个百年家族的变迁,是百年来南海人在北美奋斗拼搏的缩影。然而,无论何时,同乡会永远是漂泊海外南顺乡里的聚集地。
谭懿廉的父亲曾任纽约南顺同乡会副会长。关洪的父亲也是纽约南顺同乡会的会员。在父亲的推荐下,同时也秉持着一颗继承传统的心,关洪于年加入了纽约南顺同乡会。
如今,关洪的女儿关兰花从事理疗师的工作。年,她也加入纽约南顺同乡会,成为家中第三代会员。
对她而言,加入同乡会是表达对家乡认同的一种方式。“我知道自己祖籍是南海九江,我很希望有机会能回南海看看,能够进一步了解家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