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坐车来中山大道大智路,又见到苏浙风味的老字号五芳斋。在武汉,众多的饮食界老字号不是停业,就是异地搬迁,能够坚持至今不变位置的恐怕只有五芳斋了,离它几百米远的老字号小桃园鸡汤也改名换姓了。
“五芳斋”得名于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姓沈,浙江吴县人。起初沈氏在吴县齐门外开了一家甜食铺,以玫瑰、桂花、莲心、薄荷、芝麻等五种苏州人爱吃的东西作为原料,制作桂花圆子、赤豆糖粥焐酥豆、莲心羹、冰雪酥、玫瑰糕等甜食小吃。沈氏膝下生有五个女儿,分别取名玫芳、桂芳、莲芳、荷芳和芝芳,恰好和店里常用的原料在字面上有相通之处,街坊邻居就开玩笑地称他的店叫五芳斋。沈氏老板干脆将错就错,正式将店铺取名五芳斋。这就是五芳斋名字的由来。
“五芳斋”粽子于年问世。当时以弹棉花为业的浙江兰溪人张锦泉,在春夏季弹棉花生意清淡之时,于嘉兴北大街孩儿桥堍设摊卖粽子。他的粽子外形较为别致,沿用了兰溪一带四角交叉立体长方枕头形,加上选料、制作考究,风味独特,招徕了很多顾客。十多年后,张先生召集了几名兰溪老乡,在嘉兴当时最热闹在张家弄6号,租间门面开了首家荣记五芳斋粽子店,经营火腿鸡肉粽、重油夹沙粽。
数年后又有两个嘉兴人冯昌年、朱庆堂在同一弄里开了两家五芳斋粽子店,三店分别以荣记、合记、庆记为号,并在粽子的选料、工艺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使粽子技艺日趋成熟,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成为名扬江南的粽子大王。
年,江苏南通人倪锦财以跑船为生,落脚汉口,就在一家大戏院旁租了一间30平方米的小房子,开了一家小吃店,取名“上海五芳斋”。考虑起步较晚,资本较少,倪锦财为了打开局面,就将江南宁波的特色小吃汤圆作为该店的经营品种。
武汉人的口味杂,包容性强,宁波汤圆他们也喜爱,那油香四溢,糯而不粘,甜爽适宜的口感,逐步受到武汉人的欢迎。不仅如此,该店还将单一的黑芝麻蓉加白糖、桂花、猪油做的甜芯发展到咸甜俱佳达几十种风味,成为武汉的特色名优小吃。
上海五芳斋红火后,原有小店已嫌拥挤,老板只得搬迁到中山大道号,以扩大经营,成了一家专营宁波菜的餐馆,而且当其他宁波餐馆逐渐消退时,唯有“上海五芳斋”维持下来。
解放后,五芳斋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年曾一度改名为“红卫饮食部浙味餐馆”,年恢复旧名,称“五芳斋酒楼”。年五芳斋酒楼进行改造,由原来两层楼扩建成5层楼,营业面积达平方米,可以同时接待人进餐。
扩建后的五芳斋酒楼焕然一新,具有现代规模,集饮食娱乐为一体,格调高雅,环境舒适。一楼大厅供应风味小吃,有“宁波汤圆”、“板油豆沙粽”、“宁式鳝糊”、“苏式糕团”、“苏式汤包”、“三鲜蒸饺”、“奶香小白兔”等50多个品种,还批零经营速冻食品。二楼经营火锅,品种全,花样多,口味各异深受顾客青睐。三楼供应风味小炒。四楼供应酒席包桌。五楼供应高档喜宴,配有歌厅、舞池等。
年,为了争夺谁真正拥有“五芳斋”的商标,嘉兴五芳斋将武汉五芳斋告上武汉市中级法院,起诉武汉五芳斋不正当竞争和商标侵权。就在庭审期间,武汉五芳斋对浙江五芳斋口头提出反诉。官司的结果是武汉五芳斋酒楼不再在其生产、销售的粽子、元宵等食品上使用原有的包装物;武汉五芳斋向原告支付经济补偿费元;嘉兴五芳斋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但在市场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嘉兴五芳斋如今每年生产2亿多只各类粽子,畅销国内外,而武汉五芳斋基本上还停留在手工作坊的阶段。
年的那场官司,却让两家的市场都受到限制。在此情况下,嘉兴五芳斋主动向武汉五芳斋伸出橄榄枝。嘉兴五芳斋投资万元控股武汉五芳斋,其中万用于改善武汉五芳斋的经营门面和销售网络,另万则在江岸区城乡接合部建一座食品加工厂,生产“五芳斋”产品。
年中山大道五芳斋店堂内
五芳斋酒楼目前已发展成为集餐饮、食品加工、商业贸易、汽车运输等为一体的具有现代化管理规模的新型企业,批量生产经营的五芳斋速冻汤圆系列、真空保鲜粽子系列、苏式糕团系列等。年湖北省名优小吃大赛中,其主导产品“宁波汤圆”、“板油豆沙粽”、“苏式糕团”一举夺得省商业厅授予的三块金牌。
这些已成为武汉市乃至湖北省知名品牌和名优产品。近几年来,为拓宽经营市场,扩大销售,该店获奖品种五芳斋汤圆、粽子、宫廷饭等进入武汉及周边城市多家大小超市,在同类产品中属于畅销产品和质量信得过品牌。该店还先后荣获省商业系统“先进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武汉市政府授予的明星企业称号,国内贸易部授予的“中华餐饮名店”、“全国绿色餐饮企业”,并连续四年两届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省消协“放心消费十佳单位”等。
五芳斋启示我们,商业老字号既要坚守,又要创新,不断开拓进取,才能再创辉煌。
打捞江城记忆钩沉三镇往事
中山大道五芳斋,每年元宵排队买汤圆成为汉口街头一景
来源人文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