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胖哥俩肉蟹煲创始人陈炳斐、张灵瀚双子星,物理学上是指两颗质量极其接近的星体,由于引力十分接近,所以彼此吸引,互相绕着对方旋转不分离的现象。体育赛事中,同一支队伍中配合默契的两名优秀队员,也常常被称为称为双子星,比喻两人缺一不可,配合默契。比如NBA热火队的韦德、詹姆斯,葡萄牙国家队的C罗和夸雷斯马。在餐饮界,也有这样一对双子星。他们一个细腻内敛、踏实稳重,一个豪迈奔放、运筹帷幄,他们就是胖哥俩创始人一陈炳斐和张灵瀚。
很多年之后回望年,仍然让人记忆深刻。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人铭记的年份,这一年的中国波谲云诡、乱云飞渡,同时又万众一心、昂扬勃发。
元旦伊始,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雪袭来。暴雪之下,交通瘫痪、电网崩溃,数以万计的工厂被迫停产关闭。雪灾的阴影还未散去,5月12日,一场特大地震袭击了汶川。
4个月后,雷曼兄弟破产,一场自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资金链濒临断裂的许家印,陪着香港富商郑裕彤打了三个月的牌,才换来了后者的注资。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全球瞩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翟志刚首次出舱进行出舱活动。
在这种剧烈的冲突与巨大的反差之下,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城北路开起了一家小饭馆。在之后的12年里,它的签约店面数拓展到家,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肉蟹煲之王。
01初次相识
如果不是亲眼得见,你很难想像他们会有过多交集,这是两个身世、家境、性格各方面都迥然相异的人。
金牛座的陈炳斐性格内向,行事谨慎;处女座的张灵瀚性格外向,豪迈奔放。然而命运的巨轮将两人交织在了一起,他们成为了彼此一生的挚友,并且在28岁时一起走上了创业之路。
年,陈炳斐出生在嘉兴市海盐县的一个乡镇,父母经营服装生意。那个年代的服装生产还极为低效,陈炳斐的父母经常加班到晚上十点以后,一个月只有一天时间休息。
小小年纪的他,很快的展现出自己的懂事与独立。年仅8岁的陈炳斐自己一个人上了灶台,做了人生中的第一顿饭。这顿饭不仅填饱了自己的肚子,还得到了父母的夸奖。
从此,陈炳斐便爱上了做菜,也为后来投身餐饮埋下了伏笔。
同年,张灵瀚在一千多公里外的贵州出生。他的父母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为了响应“上山下乡”政策,来到贵州山区“插队”。三岁那一年,张灵瀚跟随父母回到了海盐老家。
小学三年级时,他就展现出了经商的天赋。有一次,父亲发工资时,有50个一角钱的硬币。那个时候中国刚开始发行硬币,大部分人都没见过。张灵瀚用五毛钱两个的价格,将50个硬币卖了出去。
在学校,张灵瀚是班里的风云人物,经常担任班委。他爱折腾,有行动力,古道热肠。只要有朋友需要帮忙,在能力范围内的,张灵瀚一定会伸出援手。
年,张灵瀚和陈炳斐共同就读于海盐县武原中学。年,两人同时考入浙江省卫生学校(现杭州医学院),就读医学影像专业。
中学和大学多年的同窗之情,使得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为日后共同创业打下了基础。
年毕业后,张灵瀚和陈炳斐医院工作。工作期间,两个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与很多患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医院也有很深的感情。
但是从事的职业再崇高,也要面对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医院的第一个月,工资只有元,到了年,医院工作了八年的两人,每年的收入也只有三万元。
“所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创业,我都告诉他们,是生活所迫。并不是有一个餐饮梦,或者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张灵瀚说到创业的初衷时坦言。因此,两个人一直在盘算要做点什么。
做餐饮其实源于一次偶然。一天值夜班时,两个人照例点起了夜宵。结果找了很久发现,依旧只有鱼可以吃。口水鱼、水煮鱼、酸菜鱼,此前他们已经连续吃了很长时间的各种口味的鱼肉,现在两个人吃腻了。
干脆自己去开个餐厅!两个人不约而同想起了螃蟹。
作为中国优质青蟹的产地之一,海盐的青蟹体型肥大,蟹黄饱满,肉质细嫩,口味鲜美。得益于此,当地人素有吃蟹的传统。小的时候就经常跟爷爷一起打渔的陈炳斐,一直都对吃蟹情有独钟。
当此之时,海盐县盛行一种名为“桐乡煲”的美食。这种美食采用先煸炒,后焖炖,再装盘的技法,多种食材的味道相互融合、相互映衬,再加上价格实惠、分量多,在当地大受欢迎。因为起源于海盐县的临县桐乡市,所以得名“桐乡煲”。
一个以“桐乡煲”为雏形,对口味和主料进行改良的餐饮创业计划就此展开。
02挖角事件
年5月18日上午10:00,海盐县城北路上一家店前爆竹声响,锣鼓翻天,第一家“胖子肉蟹煲”开业。
开业前,陈炳斐和张灵瀚各自拿出自己的积蓄凑了10万元,又从信用社贷款10万元,经过四个月的筹备,店面顺利开张。
筹备期间,两个人分工明确。陈炳斐负责产品研发,张灵瀚负责工程。启动资金不多,没有经验,也没有人指导,每一分钱都要省着花。
请不起设计师,只能自己动手,一点点琢磨;商场整套的桌椅太贵,买来材料自己做;甚至,小到一把菜刀该怎么选,都要跑到厨具市场一把把进行对比。
命运或许偶尔会跟人开玩笑,但是却不会辜负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
经过精心筹备,开业当天胖子肉蟹煲就火了。虽然门店选址并不是最佳,但是菜品分量大、用料足、口味独特。
胖哥俩招牌肉蟹煲根据张灵瀚的回忆,当时一个煲只赚8元钱,但是分量够四个人吃,主食材是虾、蟹、牛蛙。从中午到夜宵,胖子肉蟹煲门前排队的人一直络绎不绝,一下引爆了市场。
对餐饮人来说,顾客多是让人喜悦的,同时顾客多也意味着忙碌和劳累。开业后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两个人经常工作到凌晨3点,每天的睡眠不到五个小时。
经过不断努力,到当年的12月份,胖子肉蟹煲已经在平湖市开了第二家店,随后陆陆续续开了五六家店。
有一家温州的大型集团企业甚至专门找上门,想和他们合作一起开店,一切都在蒸蒸日上。
但是一帆风顺的事情往往只存在于书本中,现实中每个餐饮人都有一部血泪史。在他们的前方,有数不尽的浅滩暗礁,艰难险阻。只有付出百倍的心血,超乎常人的努力,才能够杀出一条血路。
开业仅仅三个月,胖子肉蟹煲就被人盯上了。
一天,一辆轿车在胖子肉蟹煲门前停了下来。一位老板模样的人从车上下来,提出要见店里的主厨。
“跟我到宁波开店,钱我投,给你50%的股份”来人开口说。
“不好意思,这是我女婿开的店。”主厨当场拒绝。
原来,开业前张灵瀚把自己的岳父请来坐阵,担任店内的主厨。如果仔细研究胖哥俩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在年以前,它的开店速度一直很慢。
究其原因,从年创立到年,这几年的时间内,胖哥俩的店面大多以陈炳斐和张灵瀚的直系亲属经营为主。除了双方的直系亲属,其他加盟一概不放。
说起家族式经营,大部分人,尤其是学过现代管理的人,都会给与强烈的批评。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企业发展初期,它的的确确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稳定而有效的管理体系,平稳的度过最初的生存期。
眼见挖角和加盟无望,一些人打起了歪主意。不久之后,一家门头和“胖子肉蟹煲”一模一样,连室内空间设计都一样的山寨“胖子肉蟹煲”开了起来。
随后,多家这样的餐厅相继出现。直到此时,两个人才第一次有了品牌意识。
从年开始,陈炳斐和张灵瀚便开始了商标注册之旅。最开始,他们申请注册“胖子肉蟹煲”。但是,查询时他们得知,类似“胖子”“瘦子”这样的专有名词不可以用于商标注册。
几经思索,他们决定改名“胖哥俩肉蟹煲”。经过两年时间的漫长审查期,年“胖哥俩”商标终于正式获得国家商标总局批准,胖哥俩终于从山寨店的泥沼里走了出来。
03品牌化之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筹备温州店时,海盐店发生了意外火灾。由于厨师操作不慎,店内食用油着了起来,火焰顺着油烟管道一路上行,引发六层楼二十多户居民的恐慌。
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店面都处于停业整顿状态,陈炳斐和张灵瀚发动所有人挨家挨户给居民道歉和赔款。
经过多方努力,事情最终得以解决,餐厅也保存了下来,可是造成的损失却极为惨重。用陈炳斐的话讲,当时根本不懂管理,开店也是开成功两家,开黄一家,基本上是一年只能开成功一家店。
这件意外事件,让两人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
此前,胖哥俩的管理方式和初期的海底捞极为类似,亲情维系是重要手段。除了分店让自己的直系亲属来开,陈炳斐和张灵瀚甚至能够记住每一个员工的生日,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员工的家人。
但是,随着店面数的增多,这些方法逐渐失灵了,管理的难度也呈现指数级增长。人员管理,食品安全,不同店面的产品如何保证口味的一致性,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
陈炳斐和张灵瀚开始迷茫了,入行餐饮已经有一段时间,而且也成功开起了几家店,按理说已经积攒了许多经验,为什么事情做起来却越来越难了呢?
家族式管理就是如此,企业创立初期,它能够帮助企业顺利平稳的度过生存期。但是,到了一定时期,如果不做出改变,势必陷入“小农思维”。想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果断抛弃以往的方法。
陈炳斐和张灵瀚开始了新的尝试。
年,嘉兴市胖哥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张灵瀚从业内挖来了两个专业人才入伙,一个负责财务,另一个负责法务。自此,胖哥俩开始了品牌化经营历程。
年1月,两人又在杭州注册成立了杭州胖哥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并且引入了具有星巴克、必胜客、一茶一坐等一流连锁餐饮企业从业经验的各类中高级管理人才,组成了专业的管理团队。
此后,胖哥俩的一整套vi系统不断升级,如今已经升级到第三代。
菜品方面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越来越多的食材被开发出来,味型也在不断丰富。还在店里增加了水吧,售卖饮品。
回忆起创业以来的经历,张灵瀚感慨颇多。“我从来不担心抄袭者能把生意抢走,我们是创造者,如果我们自己做不好,别人抄袭却比我们做得更好的话,那我们就应该被淘汰!”张灵瀚语出惊人。
张灵瀚的自信是有底气的。
自创立以来,胖哥俩的确一直在进行创新和改良。以胖哥俩的老店为例,每过两年就会重新装修一次,菜品也在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不断改变。抄袭者只有跟随的份,却缺乏创新的能力和机制。
胖哥俩杭州门店另一方面,胖哥俩已经把肉蟹煲做成了一个品类,而不仅仅是一道菜。许多商场招商,会专门将肉蟹煲纳入招商计划。作为肉蟹煲品类的开创者和头牌,胖哥俩早已成为招商经理的宠儿。
他们甚至把所有的菜品制作流程和方法全部录成视频,发给每个门店观看。
敢这样做源于他们的认知,他们认为,在中国,餐饮没有任何秘密,无论哪家品牌做的哪一道菜,只要用心一定能够研究出是怎么做的。
但是,配套的服务、供应链、产品品质、品牌调性等等,这些系统化的东西,别人是模仿不来的。比如汉堡,在中国最好吃的汉堡不一定是肯德基、麦当劳,但是消费者就认这个品牌。
04平台计划
陈炳斐和张灵瀚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尽心尽力做事情的人不会一直失败。
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在餐饮界属于天赋比较弱的类型。但是创业至今,他们始终坚持工作在第一线,是公司每天工作时间最久的人。
他们唯一担心的是,竞争者没有把自己淘汰掉,自己却把自己淘汰掉了。
这句话说出来有点拗口,但是道理却很简单。
张灵瀚说,“以前我们是年轻人,现在我们不再年轻了,现在年轻人的需求我们不懂。”
以前,他们是胖哥俩的开创者和主导者,随着胖哥俩的成功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念。他的担心是,有了这套理念以后,自己的思想会陷入固化,无法改变。
“就像设计师一样,如果他的某一个设计作品获得了成功,他就会觉得这个风格是最好的,成功遮蔽了他眼睛。所以,胖哥俩不能永远一个样子,那样会死的。”
有了这些认知以后,他们在实际行动上做出了改变。
为了提升管理水平、拓展认知,两人在研究餐饮业内的优秀企业如海底捞、外婆家的同时,也跨行业钻研起稻盛和夫、丰田管理法、华为的项目制等各种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思维。
甚至,为了体会年轻人的想法,张灵瀚主动尝试起了电子烟。对此,他解读为——体验年轻人正在用的东西。
他们对餐饮行业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
刚开始入行的时候,他们觉得餐饮很简单,就是买菜做菜卖菜,肯德基做的产品吃着也很一般。
现在两个人都对餐饮行业怀着深深的敬畏之心。餐饮行业本身是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但它又不只是第三产业。随着规模的扩张,会逐渐下沉到第二产业的食品加工,最后又势必触及第一产业的食材种植。
这是餐饮行业的痛点,许多不明真相的人,带着满怀希望进来,结果最后只能铩羽而归。
有鉴于此,他们又有了新的设想。除了已有的品牌,他们未来会将公司所有的服务部门全部拆分出去,不仅服务胖哥俩,也服务其他餐饮品牌。用自己的经验,让进入餐饮行业的人少走弯路。
如今,胖哥俩已经从海盐县的一家小餐馆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家店面,一万余名员工的餐饮集团。
除了平台化转变,他们还将对所有的门店进行智慧化改造,烧一道菜需要多少时间,用多少电,用多少原材料和调味品,所有的一切都将变成可以一手掌握的数字化过程。
可以说,创新和变革,一直是胖哥俩追逐的目标。
我们仿佛看到,在人生这把长椅上,他们并排坐着,透过月光远眺星海。这是他们目前还未涉足的海,也是将来想要征服的海。大海之上,星星闪烁,波踌涌起,沸腾的能量掀起无声的潮音。
采访
白刘阳
文
白刘阳
编辑
白刘阳
本文版权归[餐饮面孔]所有,欲转载请联系平台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