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规律,基本成立:从北到南,虫子越来越大;从南到北,饭量越来越大。
这个规律,大家还是比较信服的,尤其是在饭量方面。多少南方人到了北方,点完菜后被满桌大盘菜惊到筷子拿不稳,打包回去吃还能吃两三天;又有多少北方人来南方,看着一桌子小盘菜,风卷云残后还觉得没吃饱。
南方胃,在北方会被慢慢撑大。北方胃,一时半会难以被南方菜填满,只能多花一点强,多买一点菜来填饱肚子。不过还好的是,南方的餐馆有个好处,只要不是网红餐厅,一般的家常菜馆里,饭都可以随意吃。
为什么南方的餐馆,米饭可以任由客人吃?
因为南方人对主食的欲望没那么大。南方人的吃饭,意思是这顿饭里有米饭、青菜、肉菜、汤,组成了一顿饭。北方人的吃饭,意思是一切主食,包括大米饭、面食、馍、菜,全都叫“饭”。
单看两地餐馆的饭碗,就能看出明显差距。南方餐馆的饭碗小,一只手就能握住,很多女生吃饭只需要这一个小碗即可,不浪费,便于浇汤。如果吃不饱的话,再去添饭,吃多少拿多少。
而北方餐馆的饭碗,基本上比手掌心还大。一碗米饭严严实实,生怕人吃不饱。对很多南方人来说,这碗米饭根本吃不完,如果加上菜,那只有打包的结果。所以北方的餐馆不提供免费米饭,是因为成本太高。
为什么北方人的饭量普遍比南方人大呢?
有人说过,这是根据“伯格曼法则”,动物的体型会随着生活地区维度或海拔的增高而变大。北方地区的纬度更高,因此人们需要补充更多的热量,才能维持劳作、御寒、生活。
你会发现,北方人很多事物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比如说东北的玉米饼、北京的炸酱面、西安的泡馍,能迅速吃饱,并且提供一天的热量。在如此庞大的主食消耗量下,更不要说其他菜色。
之所以这样的饮食文化,会成为争议点,是因为中国的土地面积太大了,正好囊括了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把同样的版块放在其他地方,那就是不同两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差距。
举个例子,位于地中海地区的希腊,人们吃的食物以深海鱼、洋葱、橄榄油为主,一小盘鱼肉+洋葱+橄榄油的沙拉,就能解决掉一餐,甚至一天都不会饥饿。但高纬度地区的伦敦,人们吃土豆、炸鱼、肉类,一天吃的量超过6个希腊人。
正是因为我国的土地面积大,又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美食的追求,发展成具有独特魅力的饮食文化,而在这份庞大的文化中,又可以分成东西南北,甚至细分成省、市、县(区)、乡镇。
北方的豪气大方、爽直快乐,南方人的精致考究、小巧玲珑,不仅体现在米饭、菜肴上,还蕴藏在两地的文化里。这就是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精彩纷呈的地方,有趣、充满活力、各有不同却又兼容并济,我们的文化,正是包容的文化。